盛夏,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届博士毕业生沈昊开始打点行装。下一个目的地,医院。在那里,曾在新冠医院临床一线、疑似患者隔离点、患者康复驿站连续奋战60天的他,将继续践行大医精诚、仁心济世的初心和使命。
这个毕业季,又有一大批研究生奔赴各行各业。他们身后,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不平凡历程。数据显示,从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人,到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人。70余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践行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用“最强大脑”提速,为创新驱动蓄能。
从小到大,一代代研究生成为发展中坚
考研3次、读博7年,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薛其坤直言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大二那一年,一张贴在学校布告栏里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资料点燃了他的梦想,他期待成为一名研究生,与科学研究为伴。
三十多年斗转星移。如今,薛其坤早已成为蜚声国际的物理学家。他不断攻克世界级物理难题、在科研的征途上越攀越高,也在不断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从他的实验室脱颖而出。
研究生教育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从新中国建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成为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不断在探索中创新,在曲折中成长。
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描摹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的不凡成绩——年,我国仅招收研究生人;年,研究生招生数达人;而到了年,招生数突破万人。研究生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几个跨越历史的节点标注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从弱到强的坚实脚步——年1月,《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出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施行,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教育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历史性交汇。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代代研究生毕业后迅速成长为国家教育和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有到优,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与培养质量同步提升
科研之余,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张志旺经常会上两个网站:一个是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