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中心与云南的故事始于年。
在一次义诊筛查中,项目组得知云南山区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电话。同住的爷爷奶奶的眼健康意识更加薄弱,几医院开展检查和治疗。
对山村里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孩子而言,医院路途遥远,无法保障一年两次的必要视力检查。
面对普遍缺乏的眼健康知识和亟待解决的患儿弱视问题,项目组穿过三江源,走进大山,开启了守护云南乡村儿童眼健康之路。
01
遇见:弱视与留守儿童
“我其实不太记得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了。”我们救助的一个弱视的小女孩这样说。
11岁的她小小一点,站着还没同龄人坐着高,在得知自己患有弱视需要联系父母时,一向开朗乐观的她第一次发了愁。
“我不知道妈妈的电话号码,我跟姐姐住,都是姐姐照顾我的。”
联系不上父母,也没有其他家长可以托付,项目组只能委托班主任为其代办各种救助手续。治疗结束后,小女孩第一次看清了黑板,露出了八颗牙的灿烂笑脸。
年,瞳爱项目组在镇雄县救助了50名如她一般留守的弱视患儿。
02
反思:近视筛查与配镜不便
项目组沿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脉络一路走、一路帮助,走过巧家县、会泽县、武定县、泸水市……在实施弱视儿童重点救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山里还有更多没条件进行眼健康检查和配眼镜的儿童,他们能正常生活,却看不清黑板。
年,项目组在救助了名弱视患儿之后,开始思考近视孩子的筛查与配镜问题。
开展规模性义诊筛查与免费配镜,不光要有资金,更要有专业并扎根实地本土的NGO进行合作与支持。这一年,项目组开始与当地专业组织“点亮眼睛”合作,携手解决云南困境儿童的眼健康问题。
医院的医疗资源遥不可及,学校便是孩子们眼健康保障的第一站。对乡村儿童眼部疾病的筛查,以及最基础的配镜工作,公益组织通常以学校为据点开展。
我们在巧家县、盈江县、禄丰县等多个地区的所学校,为当地学生进行眼部义诊筛查、免费配镜及眼病帮扶,实施可持续的眼健康服务。截至年底,义诊筛查共涉及15.7万学生、17个地区,免费配镜人数已达2.3万人。
03
国际志愿者:远行的意义
在年、年的镇雄县、巧家县义诊中,瞳爱合作了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肤色,也有着相同的志愿者身份与守护光明的初衷。
他们,是来自OneSight慈善基金会的国际志愿者。
尽管语言交流存在一定困难,但凭借着丰富的义诊经验和强劲的技术支持,志愿者们为云南的孩子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支持。
当看到孩子们拿到合适的眼镜,获得更清楚明亮的视野时,志愿者们也充满了欣喜和激动:
志愿者Charles:有个女孩收到我的礼物很激动,但是她对我说的话让我更感动。她说:“我长大后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一样地去到世界各地去帮助更多的人,谢谢您!”我觉得义诊最棒的事情,就是遇到像这个女孩一样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走进你的心里,让你更加能够去爱,去了解。
志愿者Kelly:看见这些孩子们,并且短暂地参与到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件事情太不可思议了。而且孩子们都努力练习英文,一直告诉我们,我们好美。有一次我去分配眼镜,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戴上她人生的第一副眼镜时,我就觉得我太爱这一切了。
04
通识教育:治近视之本
筛查配镜可以治标,但治本则需加强通识教育。项目组在云南培养了余名爱眼大使,以保证通识教育可以持续进行。
他们大多是当地学校的老师,可以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