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之后,我的睡眠质量急转直下。如果用准确的量化语言来描述,那就是:今年1月20号之后,我就没睡好过!
表面的原因是思问常常不能及时交货,其实根源在于一种纠结:我们到底要不要降低一直坚持的质量标准?
大家都知道,“思问”离焦定制眼镜有两个亚品牌:“子贡”和“子夏”,其中子贡是传统的过渡型离焦;而子夏是前表面微透镜,后表面定制化自由曲面联合获得的离焦。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通过质量检测保证我们的离焦定制品质呢?
其实满足行业标准并不复杂,用医院常规使用的焦度计就好了,只要符合国际标准里中央光度的允差,就可以合规地发货了。
医院和生产厂家主要的检测工具
但离焦定制就麻烦了,我们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离焦做的一个“面”,而在定制切削的时候需要把这个“面”分成大约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有自己的标准,都得检测。
这个时候,焦度计就不够用了,得用面型仪!
面型仪能够对镜片的整个“面”快速检测,所以能一下子把“子贡”的质检搞定。当然,面型仪的价格比焦度计贵上几十倍。
左图是孩子的离焦检测结果,右图是面型仪的镜片质检结果,可以看得出我们每个孩子的镜片都是和他自己的离焦对应专属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能够实现点对点的定制,但为了保证在眼睛旋转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高度的对应性,我们选择了类似深度神经网络里面的卷积算法,当然我们卷的不是仅仅一个“积”那么简单,这个有机会再细聊吧!
你可以想象最左边的是原始MRT数据,最右侧的是镜片结果,中间的是我们的算法滤波器
可是面型仪遇上“子夏”就有点不够用了,镜片前表面的微透镜超过了他的检测范畴。
但我们总不能不检测微透镜吧!毕竟这几百个小家伙是近视防控的主力。
这个时候,白光干涉仪和二维莫尔条纹干涉法就派上了用场,通过这两项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每一个微透镜的矢高、大小、面积等等。
下面就是我们的微透镜检测结果,你能看出哪个微透镜有质量问题吗?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关键了!这也是我们从寒假起,内部在不停地“斗争”的焦点,也是我本人最纠结的部分。
先不提把这两个非常昂贵的设备(上百万的家当)引入到我们的质检带来的成本压力,光是时间损耗就非常痛苦了,因为这两个都是非常精密的实验研究设备,操作极为复杂。
肩膀上扛着这个沉重的检测压力,思问子夏在寒假期间出现了多次严重的延迟交付(子贡极少发生),我知道别的大厂在刚上市的时候也有延迟,但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品牌的物流。
思问的身体里流淌的是百分之百的中国血液,这个延迟就在于我们对镜片的质量要求过于苛刻了!
我自信我们是 一个把白光干涉仪微透镜引入镜片质检的团队,如果谁说其他品牌也有,记得
我,我非常想学习一下他们是如何保证效率的。说句心里话,对于这个交付问题,即便是客户质疑、投诉最多的时候,我们也只是纠结,从来没考虑过退缩,放弃这种变态的“苛刻”,因为微透镜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孩子近视控制效果的……
但这个纠结可以在这个暑假终结了,因为我们已经开发出自己的微透镜检验设备-“黑盒子”,可以完成对镜片上的每一个微透镜快速检测。
不好意思,技术保密,黑盒子不能给大家看内部,还有的质检工程师也不太会拍照片
大家不要吃惊哦,毕竟我们本来的专业就是研发大型眼科医疗设备的嘛,多光谱眼底照相机,MRT都能搞出来,这个应该也不过分吧!
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每个微透镜的参数,不合格微透镜的比例,全都自动完成了!
注:这是测试镜片的数据
终于,我们同时满足了苛刻的镜片质量和交付需求,注意,我们是同时满足,不是平衡了两个需求。
技术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技术来解决,科技和创新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东西,那就让我们中国人来正式开创这个时代吧!
对质量有多苛刻,对光明就有多尊重,祝自己多睡几个好觉……
转载自:冬雪川的眼科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