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图片
光明图片
光明图片
一位6岁的学龄儿童,课余阅读会阅读哪些书籍?北京市东城区6岁男孩小马的妈妈提供了这样一份书单。书单中,有《牡丹亭》《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彩绘本,还有《鲁迅经典童年绘本》《优美的现代诗》等文学启蒙读物,更有《了不起的情绪力》《宝贝人际交往》等性格养成类读物。小马自己喜欢的书则是《一年级的小豆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阅读”是学龄儿童家庭非常重视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随着资料阅读在各科考试中占比的增大,课余读书更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孩子亲近书本的过程中,家长们也有不少困惑。上海市杨浦区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女儿在阅读童话《小猪唏哩呼噜》时看到这样的描写:“猪妈妈生了12个孩子,11个都是女孩,等到第12个,才盼到一个男孩子。猪爸爸高兴地大叫‘哇!男孩子’!并把他高高举过头顶,大喊‘这才是我的好宝贝’。”而这 的男孩也是本书的主角,名叫“唏哩呼噜”。这位家长迷惑地说:“在形容女孩时,这本书运用了不少外貌描写‘一个女孩子家,脖子又细又长,还长着那么大一条尾巴……丑死了’!男孩怎么样都是宝贝,女孩外貌有些瑕疵就动辄‘丑死了’,这不是重男轻女吗?”
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二年级男孩小于的家长也有不少困惑,在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胡小闹日记》中,以胡小闹为首的孩子们,和家长发生分歧的时候,采取的方式不是对话交流,而是集体不回家甚至绝食抗议。“孩子和家长、老师之间发生矛盾,为什么不能好好解决,要用极端的方式刻画呢?”
这些阅读中的困惑如何化解?亲近阅读的过程中如何选好书、读好书?记者展开了调查。
1.国学和英语类图书最易“踩雷”
实际上,不仅是中文图书,一些英语启蒙绘本也或多或少令家长困惑。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李妍告诉记者,她跟随一个讲解儿童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