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助力,新疆棉花开播

连日来,随着气温回升,新疆棉花进入播种季节。伴随着大马力拖拉机的轰鸣,田间地头各类“智慧”农机繁忙作业。智慧农业技术,引领新疆棉花播种更高质更高效。

4月6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古勒巴格乡的一块棉田里,机器轰鸣,装有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大马力棉花播种机正在地里有序作业,几名工人紧跟播种机查看开沟、下种、铺膜、覆土。今年,尉犁县综合采用“干播湿出”“精量播种”等多种播种技术,实现棉花绿色播种节能增效。

这几年,尉犁县不断探索破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将土地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通过对流转的分散土地进行破梗平地、滴灌改造,小田变大田,全面实现机械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有效促进了棉花提质增效。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二连三支三斗六农的一块条田里,伴随着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的机器轰鸣声,铺设地膜、铺设滴灌带、精量播种等环节在北斗卫星导航的 定位下一气呵成,地头上,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查看播种质量,一边和连队两委指导机车播种。二连职工王坤去年种植了一百余亩棉花,亩产公斤的产量让他纯收入达到10万余元,为此他专门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大片的棉田里,大型播种机正在忙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当地采用“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可以节省90%的春灌用水。据介绍,这种技术的运用得益于盐碱土地改良和播种机械的更新,不仅节省了大量水资源,还将以往先点种、后覆膜覆土的播种方式改为先覆膜覆土、后点种,将棉花的出苗率从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节省了农业用水,对棉农来说就是节约了生产成本,而出苗率的增加,更为今年的棉花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南部地区各师团都开始大规模推广这种节水增收的“干播湿出”技术,总面积接近万亩。

沙雅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属大陆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光热资源适宜棉花生长,具有发展棉花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的美称,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万亩左右,年产皮棉26万吨左右。

年开始,沙雅县通过大规模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以“农户+合作社”模式为主、“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辅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小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土地碎片化问题得以解决,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打包采棉机、残膜回收机等智能化现代农机广泛应用,全县棉花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93%以上。

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棉花的年产值逐年提高以及棉花的市场行情好转,棉农们对棉花的种植有了更大的信心。棉农们都积极的向技术人员探讨交流种植技术,学习科技化种植办法。

为了加快棉花播种进度,引导农民科学开展春耕生产,新疆博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全程技术指导,实现精细化、机械化播种。据了解,去年以来,为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当地大力推广“宽早优”一模三行种植模式。“宽早优”是每76厘米种一行棉花,通常一个单位2.05米宽度的薄膜种三行。而传统的“矮密早”模式是种六行。“宽早优”种植模式的优点在于透风透光性好、人工成本低、便于管理等。

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也全面投入到春季棉花播种工作当中,专门选派专业机器维修人员进入棉田开展服务,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棉农们无障碍顺利开展播种工作,促使棉花产量增长,为棉花种植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通讯员陆世威)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慧通讯员陆世威责编:张永群编辑:吴亚琦王远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pz/24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