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小兴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字)
中国乳业第一股光明乳业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它还是没能撕掉“失速掉队”的标签。
财报显示,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营业收入为.64亿元,同比下降3.37%;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2.67%。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5.25亿元,同比下降6.44%;净利润为-.33万元,同比下降.66%。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双双下滑,第三季度表现得更为糟糕。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时隔9个来月,年2月发布的《投诉惊心!光明乳业,昔日龙头何以陷入两难?》一文中梳理到的相关问题,光明乳业多无较大改观,运营层面的优势和困境都甚为明显。
二级市场上,光明乳业股价从年9月触及阶段高点后一路震荡下滑,目前已在腰斩之下。
1多项指标大幅失速光明乳业曾是全国乳制品市场的领*者;在上世纪靠着送奶入户服务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家喻户晓的乳制品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年,光明乳业的营收超过50亿元,远超当年的伊利股份,更是达到蒙牛乳业一倍以上。在这光环下,光明乳业在上交所成功挂牌,成为中国乳业第一股。
然而,年,伊利股份将常温奶产品带到中国后,光明乳业的挑战随之而来。
由于常温奶更长的保质期大幅扩大了运输半径、减小了运输成本,伊利股份与蒙牛乳业借此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将渠道拓展至全国。
光明乳业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
根据《投诉惊心!光明乳业,昔日龙头何以陷入两难?》一文,财报显示,到了年,伊利股份的营收突破千亿,蒙牛乳业的营收实现.41亿,光明乳业的营收却迟迟未能突破亿营收规模。年前三季度,在同行多是正增长的态势下,光明乳业却出现了负增长:营收.85亿元,同比下降3.1%;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下降高达17%。第三季度更是夸张,营收约为69.75亿元,同比下降10.5%;净利润约为.57万元,同比降幅高达52.18%。
最新财报显示,光明乳业仍然没能止住下滑态势:年,营收为.15亿元,同比下降3.39%,远远没能达到董事长*黎明定下的年实现营收.77亿元的目标。年前三季度,营收为.64亿元,同比下降3.37%。
营收的持续下滑,说明光明乳业已经进入持续颓势。横向对比来看,年,伊利股份的营收已超千亿元,蒙牛乳业也达到了.93亿元。
净利润层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2.67%,跌落速度要明显大于营收。
拉长时间来看,光明乳业年净利润为5.92亿元,同比下降-2.55%;年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9.11%,跟董事长*黎明定下的年实现净利润6.7亿元的目标相比,真是山高路远。
这说明,光明乳业的“赚钱”能力也仍然在持续恶化。与此同时,高管层对此却并无提前洞察与研判,前瞻性堪忧。
图片来源:正经社根据公司财报整理制作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财报获悉,光明乳业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也比较低。-年以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31.28%、25.81%、18.35%、18.65%、18.67%,整体呈现大幅下滑趋势。
相比之下,蒙牛乳业与伊利股份的毛利率都在30%以上,差距之大,令人注目。
净利率同样如此,-以及前三季度,光明乳业的净利率分别为3.02%、3.11%、1.39%、1.51%,已经到了2%以下水平;对比之下,伊利股份的净利率大致保持在8-10%范围,蒙牛乳业的净利率则基本保持在4-6%范围。
最后,从经销商数量来看,近年来光明乳业的也在大幅下滑:年总共减少个(上海增加54个,外地减少个),年上半年总共减少34个(上海减少10个,外地减少24个)。
总的来说,从财报来看,光明乳业盈利能力、营收规模都已面临挑战重重。与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等头部品牌差距较大不说,与自身相比也同样走向了下坡路。
2对手强劲突围艰难从营收结构来看,目前光明乳业主营业务是液态奶,包含了鲜奶(巴氏奶)、常温牛奶、酸奶等产品,其中鲜奶是核心业务。
不过在巴氏奶这一细分领域,光明乳业如今显得有些进退两难。
首先,单从巴氏奶业务本身来说,行业似乎并没有那么好做。
由于巴氏杀菌技术没有完全将白奶中的细菌灭活,因此巴氏奶必须在低温环境下生产、运输及销售;对物流和仓储有极高的冷链要求,这便会导致生产巴氏奶的成本上涨。
对于光明乳业来说,想要拓展全国市场需要加强对冷链建设等投入。其实早在年,光明乳业就整合自身物流体系并成立“领鲜物流”,建立起自己的乳制品冷链物流运输网络。但目前光明乳业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重点打通的是长三角地区,全国网络的建树并不高。
如果光明乳业要将业务拓展到全国更多地区,就需要在全国多地建立起更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做支撑;但这又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及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从行业竞争角度出发,目前我国的巴氏奶行业基本上都以区域性龙头为主。
例如,华东地区是光明乳业的大本营,西南地区以新希望乳业为主,北京地区主要是三元股份。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巴氏奶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常温奶,年CR3仅为27%。
对于光明乳业来说,除了新希望、三元股份等传统玩家外,行业龙头也在开始对巴氏奶进行布局。
比如年,蒙牛乳业成立鲜奶事业部,推出每日鲜语;次年,伊利股份进*低温牛奶领域,创立了金典鲜奶品牌;此外国际巨头雀巢也在年推出了首款冷链鲜牛奶。如今巴氏奶行业竞争加剧,拼的是产品与品牌,因此光明乳业在巴氏奶产品上的优势也逐渐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年以来,光明乳业也如同贵州茅台一样,开始频繁地搞起了跨界联名,想要借力营销。
比如,跟汪裕泰合作推出龙井牛乳茶;跟太极集团合作推出小霍香雪糕;携手正广和推出橙汁棒冰,复刻童年美好回忆;携手泸州老窖打造“酒香冰月礼”冰淇淋月饼,等等。
但这些联名并没有激起太大的市场浪花,背后的原因在于光明乳业较低的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品牌和市场的投放力度。
总的来说,光明乳业的低温产品想要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就必须走向全国市场;但冷链建设与营销投放都十分烧钱,面对资金雄厚,品牌影响力更高的竞争对手,光明乳业陷入两难。
3食安问题仍然凸显作为一家知名的乳制品企业,光明乳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