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史学习教育贴近百姓、将志愿服务精神接续传递、让文明实践接地气聚人气……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文明传承等品牌,成为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综合性阵地。
串联红色资源打造*史教育新阵地
位于武昌区中华路街道的都府堤,被当地百姓称为“红巷”,在这条全长米的马路上,集中分布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和中国共产*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4个红色场馆。作为一处红色教育宝库,都府堤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学习打卡。
行走在这条草木葱郁、铺满青石的“红巷”里,很容易会遇到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老年义务讲解员,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红巷爷爷”。这个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70岁,每天活跃在“红巷”里,为参观者义务讲解革命历史、传播红色故事。
“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花了4天时间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作完成,这里也是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地方……”作为“红巷爷爷”团队的发起人之一,邓广东每次讲解都要花上近1小时,参观者多时,这样的讲解每天要进行两三场。
都府堤不仅是红色景点的集中区,而且也是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所在地。*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昌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区覆盖的优势,串联红色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依托的武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贴近百姓宣讲需求,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延伸*史学习教育触角,让*史学习教育走近百姓、落地生根、见实见效。
在中国共产*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的一间会议室里,湖北省委*校教授姜涛正在为当地的*员干部群众讲授*课,台下每个人都听得聚精会神。
像这样的授课,武昌区每周都会进行。近年来,武昌区打造“武昌周周讲”特色品牌,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在此宣讲主旋律、正能量、好声音。
除了“武昌周周讲”,武昌区统筹推进理论、百姓双宣讲,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策划推出“珞珈山下读*史”“百年同心·百人同宣*史”“杨赋青谈”等宣讲品牌,扩大“一主多场、百花齐放、群星闪耀”的磁石效应推动*的*策、主流价值、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传递向善力量搭建志愿服务大舞台
年年初,在武汉,往日繁华热闹的街道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受疫情影响,很多市民无法获得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资。在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工作的万娟,是武昌区中华路街道户部巷社区的居民,疫情来袭,她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
户部巷社区有户居民,万娟主动挑起帮大家买菜的重担;老人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