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间,光明乳业(.SH)发布了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上升7.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17亿元,同比增长9.6%。
对此,光明乳业方面表示,目前国内乳业逐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整合阶段,年公司通过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业务稳步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光明乳业主要从事各类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等业务。
目前,光明乳业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销售新鲜牛奶、新鲜酸奶、乳酸菌饮品、常温酸奶、婴幼儿及中老年奶粉、奶酪、*油等产品。
年,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此宏观形势下,整个乳品行业也呈回暖趋势,城市人均乳品消费量提升,二胎效应带动乳品需求稳定增长,行业整体收入增长提速。
同时,在乳品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下,国内乳业逐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整合阶段,促使乳品企业加速产品升级、产品创新,提升内部运营能力。
比如伊利旗下安慕希、蒙牛旗下纯甄、新希望旗下活润、君乐宝旗下纯享、光明乳业旗下莫斯利安,都已经成为中国乳业的爆款产品。
光明乳业方面表示,年,公司继续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推出有格纯正希腊酸奶、莫斯利安甄选果粒系列酸奶、超大果粒葡萄酸奶、大麦若叶酸奶、咖啡牛奶等一系列高端新品。
“同时,公司聚焦中高端产品,赏味酪乳、如实发酵乳、优倍鲜牛奶、致优鲜牛奶及优+纯牛奶都取得了较快增长。”
分产品看,年,光明乳业旗下液态奶、其他乳制品、牧业产品和其他四大业务,分别创造营业收入约为亿、52亿、24亿和2亿元,同比变化各为-3.74%、47.25%、22.63%和24.29%,作为“顶梁柱”的液态奶创造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
尽管如此,年,光明乳业整体营业收入仍然处于增长态势,这不得不归功于其海外子公司,即新西兰的新莱特乳业。
据了解,年,新莱特乳业继续扩大产能,增加了混合罐装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能力;其代加工客户旗下的婴幼儿奶粉“至初”完成中国食药监总局配方注册,提升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
同时,年,新莱特乳业也不断谋求产品结构的升级,与新西兰南岛食品有限公司达成为期多年的液态奶独家供应协议。
基于此,年,新莱特乳业实现营业收入41.96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幅在57%以上。
光明乳业方面也在公告中表示,新莱特乳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其积极谋求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拓新业务。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国际化进程,用世界资源与中国市场需求对接,发挥中国、以色列、新西兰三地市场的业务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增长、共同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业务营收比重和国际化水平。”
首先,全球乳制品价格的回暖导致的大包粉价格上涨将有利于新莱特收入规模的增长;其次,与传统的大包粉相比,新莱特近年来通过开发Thea2MilkCompany和Foodstuffs等客户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在组合当中的占比,这有利于新莱特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光明乳业海外子公司即新莱特乳业增长路径明确,驱动力包括全球乳制品价格的回暖和新莱特高附加值产品的放量。
尽管海外子公司业绩表现亮眼,但实际上,国内乳业发展潜力才更大,我国生鲜乳和乳制品的产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年中国液态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总额将达亿元。
所以说光明乳业可以作为的空间仍然较大,不过,由于伊利、蒙牛的销售渠道全面下沉,加之其他区域乳企的强势崛起,光明乳业面临的挑战也较大。
随着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乳制品企业越来越注重奶源建设、产品研发、营销渠道建设。国内乳企已经进入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竞争的时期
一位乳企高管就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鉴于乳制品消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将引领乳制品行业进入稳步增长期。
基于此,光明乳业确立了主业1+2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试图搞好乳业、牧业、冷链物流三大产业布局。
所以,年,光明乳业完成受让下属子公司光明牧业45%股权工作,就是为了加强牧业管控力度、深耕奶源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变革与调整,光明乳业的生奶可以实现全国统一调配,生产中心也实现了奶源和工厂的全国统一布局和调度。
另外,光明乳业还制定了年全年经营计划为,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亿(较年实际完成额增长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5亿(较年实际完成额增长4.5%)。
“年,乳制品行业仍将面临竞争激烈、成本高位运行等经营风险”,光明乳业方面在公告指出,本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不断拓展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费用管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本文来自财经啸侃,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