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密特拉神,是契约之神光明与太阳神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06.html

古代雅利安特殊神祇——密特拉

密特拉早在琐罗亚斯德教产生前就已存在,在古伊朗神话中,密特拉与阿胡拉马兹达、阿帕姆纳帕特同被尊为阿胡拉,地位无比尊崇。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伊朗社会由多神崇拜逐渐向一神崇拜过渡,先知查拉图斯特拉顺应历史潮流,对古波斯宗教进行改革,独尊阿胡拉马兹达,其他神祇则被称为阿姆沙斯潘达,成为阿胡拉马兹达的属神,密特拉的地位无疑亦受到影响。

不过密特拉昔日的辉煌仍可从《密特拉颂》中得以窥见,该颂诗是琐罗亚斯德教圣书的最古老部分之一,密特拉信仰受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影响的成分似乎不大。

密特拉石像

雅利安人过去的神还是有影响力的,特别是武士和祭司,他们还会举行祭祀这些神的仪式。而且各个阶层都仍对他们怀有畏惧和希望。所以,即使琐罗亚斯德想要否定这些神的作用,他也无力做到。

密特拉信仰无疑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加之其神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查拉图斯特拉无力阻止人们对这一神祇的喜爱。

密特拉的神职与形象

契约之神

有关“密特拉”一词的含义,20世纪初德国伊朗学家巴托洛梅编撰的《古伊朗语词典》,认为它是阿维斯陀语普通名词,意为“契约”,这一解释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密特拉浮雕

根据《密特拉颂》的记载,密特拉最初为契约之神无疑,而且早在米坦尼协议中,密特拉就曾作为五大契约守护神出现。作为契约神的密特拉维持正义,守卫天则,颂诗多次提到密特拉拥有“千耳万眼”、“万名侦探”、“千种洞察力”,而且文中频频出现食言之个人和国家,受到密特拉及其属神摧毁的记载:

帮助密特拉坚守契约的八位属神,分别立于高空上的八个角落,注视着违约者的一举一动。一旦人们开始违约,他们便堵住违约者的道路,并搜寻攻击违约者。

当密特拉扬鞭催马,冲向两*交战的阵前,斩杀嗜血成性的敌*之时,草原之主密特拉会严惩毁约者:先将他们双臂捆绑在背,然后使他们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再分离其双脚,以此使他们全*覆没,无力反击。

密特拉的浮雕

密特拉作为契约之神,其契约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到国家间、人与神灵间的契约关系。

契约分不同的等级,当人们未遵守之时,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其中国家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个中缘由。

光明之神与太阳神

为维护契约,密特拉从不入眠,四处行走抓寻食言违约者,这说明他不仅白天不眠,晚上也始终保持清醒和警惕,于是他每天起得比任何事物都要早,包括太阳。因此,他是黎明破晓之光。

密特拉的雕塑

在《密特拉颂》里有这样的描述:清晨密特拉使斯潘达曼纽的创造物呈现出千姿百态,当他照亮自身之时,他会像月亮一般拥有自己的亮光。

密特拉是 位到达哈拉山的天神,先于永恒不朽的、策马疾弛的太阳。他首先登上了金碧辉煌的山顶,鸟瞰伊朗人所居住的大地。密特拉的容貌似明亮的天狼星发出的光芒。

我们赞美他,他不受蒙骗,他像太阳所创最美妙的物种发出壮丽的光芒。太阳引导着以饰有天国星辰、阿呼和拉图所创马车。

密特拉雕塑

从以上描述可知,密特拉比太阳出现的更早,而且自身拥有光亮,因而将其视为光明之神、破晓之神乃有迹可循,并非无中生有。但是西方的密特拉教则颇为不同,该教认为破晓之光晚于太阳升起之时,因此在密特拉教的浮雕上,密特拉站于太阳战车的后面。

生命之神

从密特拉的最初职能——契约,极易推知他亦为生命之神,在《密特拉颂》中,不乏此类表述:补充雨水、让万物生长、赐予力量和子嗣、赐予生命。

对于伊朗高原的干旱地区,雨水无疑是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宝贵物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赐予子嗣”则不仅可以带来生产的劳动力,也有助于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感,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颂诗中时常修饰密特拉神的定语是“草原之主”,因为密特拉有补给雨水的神力,通过降水促进草木茂盛,使得牧场成为牛群的栖身之所,这也是密特拉与生命有关联的一条明证。

密特拉的石膏像

密特拉提供各种物质并给人们赐予子嗣,被视为关心国家幸福和国运昌盛的表现,因为国内局势安定才能保证国际关系的稳定,契约的维护。所以赐予子嗣是密特拉维护契约的副产品。西方密特拉也具备生命之神这一神职,应源起于伊朗的密特拉。

战神

在《密特拉颂》中,密特拉作为契约维护者,国际关系的守护者,对于遵守契约的人和国家,他会给予奖赏;当然,一旦他们未能履行契约,则会招致密特拉毁灭性的报复。

密特拉监督部落间缔结契约的执行,如果一方未能履行契约,权利受到侵害的另一方则会诉求于密特拉,此时密特拉会承担此事,支持受侵害的一方,并严惩违反契约一方。

因此,密特拉不仅仅是监督契约之神,同时也是战神,与社团里犯错之人作战。

密特拉的画像

蒂姆在阐述密特拉战神一职时,提及《密特拉颂》中他被描述为在战车上的战斗英雄,摧毁那些魔*和毁约者。

但作者也指出,在《吠陀》中密多罗和伐罗拿通常不会亲自上战场,因为这一任务由因陀罗来完成。我们知道密多罗和密特拉的主要区别,是密多罗完全不具备战士的特征。

而古印度的密特拉则渐渐失去战士的特征。因此,对于密特拉具备战神之职是有依据的,而雅利安人分离后,印度和伊朗文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文化中的相异性也越发呈现。

不过与印度万神殿 的地位形成对比的是,在《阿维斯陀经》里,因陀罗仅被提及两次,而且其形象是邪恶的魔*。

马兰德拉在《古代伊朗宗教导论》里提醒我们,古代的印度伊朗人是一个勇猛好斗且在恶劣环境下极具坚定意志的民族,他们痛恨一切阻碍他们扩张和生存的牵绊。因此,因陀罗最终沦为邪恶之神,乃与人们祈求获得安稳和平的生存环境分不开。

《阿维斯陀经》

其他形象

随着时空演变,密特拉神被赋予了诸多职能,除了以上的五个形象外,密特拉还兼具其他身份,他是天则的维护者,这与密多罗神职一致。

其次,他又是懒惰的克星,鉴于他需不分昼夜的巡视,抓寻违约者,他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此他在黎明之时唤醒睡梦中的人们。

再者,他也是无比正义的法官,斯劳沙和拉什努一同助其审判死者的灵*。密特拉的形象变化如此纷繁复杂,因此在分析密特拉之职时,须考虑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具体的历史地点,特定的宗教系统。

参考内容来源:《密特拉颂》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hy/298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