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我们都是读过书的。
为何这样讲呢?
若问,你觉得什么是读书?什么是阅读呢?
随着现在读书范围的宽泛,也将这一定义变得比较广大。
阅读,通俗的理解是包括来对于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阅读。
超过一半以上不满18岁的年轻人,为何阅读人群这样少呢?
我想,这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我们继续不去重视,也许用不了10年,能够专心致志去潜心阅读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光是靠着现在大人们的督促,对于今后会出现的“读书荒”,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我们对于阅读的忧心,早已不再是因为阅读的人少,还因为在过去,大家早已经习惯了低头看手机。
“低头族”这个词语,虽然不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却也是一个提醒,需要我们的警惕。
阅读,对于我们的综合素质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不满18岁的00后们,在急需要读书的时光里,却无法进入阅读的世界,这是文化的拦阻?
是大人们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还是因为孩子们找不到适合阅读的书籍呢?
之前,我们看到过很多关于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新闻,觉得心酸且无奈。
不过,现在这些新闻似乎要少了许多,大家对于汉文字的学习也是十分快速的。
若让一个年轻人好好读一本书,至少不会因为陌生字而搁置读不下去。
既然有非常熟悉的语言,文字载体也没有任何的困扰,已经有了阅读能力的年轻人们,为何拒绝行使自己的权利?
我们以为识字是第一步,现在的阅读,显然是态度和内容倾向性的选择和引导。
阅读偏好,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辨别。
具备了一般阅读所需的必要条件,是不是内容不够吸引,所以大家不想读呢?
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习惯会影响一个人更长远。
男生和女生在阅读上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数据显示:
女生在去年的平均阅读量是15本书,男生却只有12本书,对比看,女生比男生的阅读量高25%。
是不是又给了你一个重女轻男的念头?
言归正传。请问在你读过的书籍里,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呢?
一般来说,对于小说类书籍,还是更多人喜欢看的。
在小说类书籍中,大家都喜欢看什么呢?
根据相关的调研数据:
在国内的作品里,排第一名的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第二名为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三名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三部书,是很多老师都会推荐的经典。
《朝花夕拾》作为00后最喜欢的,其实也不惊讶。
想当年,对于鲁迅的喜欢,可谓是日月可鉴。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这样思考,这本书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的。
你还记得读《平凡的世界》时候的情景吗?你有没有哭泣?读后是否写了长长的读后感?
这种全景式的叙述让人感受到前所未遇的冲击感,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劳动与爱情、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让人逐渐清晰自己的能力。
哪怕是再大的不幸,他们也不会被压垮。比如,医院出来后,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不得不服,《平凡的世界》给了我们不平凡的阅读体验。
对于老舍的《骆驼祥子》、于华的《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刘慈欣的《三体》、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龙应台的《目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冰心的《繁星·春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也是00后喜欢读的书籍。
外国作者的作品,00后喜欢读哪些呢?
依旧是根据这一份调研资料:
第一名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名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第三名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我们习惯性地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视为是一部励志经典著作,年写成的它,经久不衰。
在这部小说里,详细记叙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他的一生证实里:
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成长为钢铁战士。
无论是战士还是英雄,都是很多人希望自己长成的。
还有这部《简·爱》,是很多女生们的喜爱。原因很简单。
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的内心可以像简·爱,在各种磨难面前,不失去自己的尊严,通过不断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
另外,《简·爱》让人思考“人的价值”,对于还在成长期的00后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读物。
第三名之后依次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雨果的《悲惨世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等等。
其实,这些书籍对于你来说,是不是并不陌生呢?
既然看手机的年轻人这么多,是不是大家都在读电子书呢?
不可否认,有很多人在一年里,至少能够读一些电子书的。
既然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阅读的经验,那么,都是如何选择书籍呢?
00后们的分享是,他们的阅读是来自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当然也有自己的主动选择,也有遇到什么就读什么的情况。
因为阅读量不足,在选择上也会有受限。
这几年我们能够看到公共图书馆的增多,不过,还是有更多人会倾向于选择学校里面的图书馆,毕竟办一个读书证就可以免费看书,这是爱阅读的人希望拥有的权利。
你想要成为一个阅读高手吗?
那就带着家里的朋友们、孩子们,用眼睛去看,而不是嘴唇的倾诉,还需要用脑思考。
愿你,可以不那么轻易错过一场绝美的阅读。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