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匾额正大光明是谁写的马未都讲了这

“光明正大”倒过来念就是“正大光明”,这是个成语,说的是一个人品行端正、做事爽快、心里没鬼。听起来挺像大白话,不过,“正大光明”这个词背后,还有段不常被提起的故事呢。

故宫乾清宫的大殿上头,挂着一块“正大光明”的牌匾,这是清朝时候就挂在那儿的。说到清朝,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的很特别的朝代,因为它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再加上电视剧里经常提到,所以这块“正大光明”的牌匾也让人觉得挺神秘的。

在广西卫视的电台里,有个知识性节目曾经提问:故宫那块“正大光明”的牌匾,到底是哪位高手写的呢?可奇怪的是,当时在场的选手,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咱们一块儿来探寻真相,揭开这个几乎成了清朝标志的牌匾背后的那些事儿吧。

故宫里的乾清宫,上面挂着一块匾,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这是顺治皇帝自己亲手写的。

要搞明白这里面的原因和匾额背后的那些事儿,咱们得先了解一下清朝的几位皇帝。前两位皇帝咱们就先不说了,第三位是顺治皇帝,然后是他的儿子康熙皇帝,接着就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还有光绪皇帝。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有个情节,康熙皇帝大发雷霆训了手下一顿,然后让人挂上一块他亲手写的“正大光明”牌匾。这让好多看电视的朋友误以为“正大光明”这四个字是康熙皇帝写的。

康熙皇帝在位时,“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并非他自己亲手写的,而是他父亲顺治皇帝写的。不过,顺治皇帝写的真迹被收藏在故宫的御书处,康熙皇帝则是照着它刻在石碑上。

摹勒上石是咋回事呢?就是康熙帝把顺治帝写的原字,在背后用朱砂这类东西,按照原样描出边儿来。接着,就把这个描好的样子刻在石头或木头上。之后,把好几层纸铺在摹好的纸上,再用石头慢慢地压磨,让朱砂啥的沾在纸上。这样一来,顺治帝的原字就得以保留下来了。

现在挂在故宫里的“正大光明”那块匾,是不是康熙皇帝亲手刻在石上再拓下来的呢?其实并不是。不管什么地方,就算是故宫这么重要的地方,也挡不住天灾人祸啊。

据说,在过去的六百多年里,故宫差不多发生了近百次火灾,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跟其他地方比起来,故宫的火灾次数多得多,而大家对于火灾频发的原因也有各种猜测。

正大光明这块匾,先是康熙皇帝写好刻在石头上,然后挂在了正殿。它一直挂在那里,从雍正、乾隆传到嘉庆皇帝。可到了嘉庆二年,乾清宫不幸遭遇了一场大火,整座宫殿都被烧毁了,那块匾也被烧成了灰。后来,嘉庆皇帝让人重新临摹了一块。现在故宫里挂着的那块正大光明匾,应该就是嘉庆时候做的。

匾额啊,就是古代建筑的一个特色标志,可能有的朋友还不太了解。它一般挂在门的最上面或者屋檐底下,就像是现在咱们门口挂的那个横着的对联。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那些店铺之间因为恩怨,总想着把对方的匾额给摘下来,为啥呢?因为匾额对一个地方来说,就像人的名字、建筑的魂儿一样重要。

“正大光明”那块匾是啥样呢?要是现在去乾清宫瞅瞅,首先就会看到一座闪闪发光的建筑,往宫殿里面一望,嘿,正殿上方挂着块超大的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匾是黑色的,字却是金色的,那四个大字写得特别有劲儿——“正大光明”,就算离得远,也能感觉到一股子正气扑面而来。

“正大光明”这个词,最早在《周易》里就有提到。它说,“大”代表着强盛,就像天地的运行规律一样明显。要刚强正直,坐上皇位心里也不愧疚,这就是“光明”。简单来说,就是要想坐稳皇位,就得学习天地,顺着人心,统治方式得公开公正。

那时候,顺治皇帝是清朝打进关里的头一个皇上。如果他没那么早去世,肯定会是个了不起的君王。他提倡的做事要公开公正,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还是他自己亲手写的呢。顺治皇上下令,不光是他自己,以后的皇帝也得按照这个原则来。虽说后来清朝慢慢走下坡路,最后没了,但那块写着“正大光明”的匾,一直挂在那儿。

我们走到乾清宫,抬头望见那块“正大光明”的牌匾,可能会以为电视剧和网络上的图片里,那金色的字体就是真实的样子,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原本是白色的。但它们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岁月,见证了清朝从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时间久了,原来的白色字体仿佛被岁月染成了金色。不过,就算这样,匾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瑰宝,特别是“正大光明”这块匾,依然显得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马未都在节目里给咱们讲了讲,那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还藏着选未来皇帝的小秘密呢。选未来皇帝,说白了就是立皇太子,看谁以后能坐上皇位。

看看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选皇位继承人时,一般先挑嫡长子,他要是不在了,就选嫡次子,这么一来,谁继承皇位从出生就定下来了。不过后来王朝变来变去,虽然不这么选了,但还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谁来继承皇位。

这样做其实就是一早就公开说了谁是将来要当皇帝的人,这种立太子的方式,让太子们之间争得很厉害,斗争非常残忍。

秦朝那会儿,秦始皇嬴政一死,小儿子胡亥就和宦官赵高还有丞相李斯他们勾结起来,偷偷抢了皇位,还造了份假诏书,硬逼得真正的皇太子自杀了。

他当上皇帝后,因为自己是靠篡位上台的,不是正经继承的皇位,所以怕别的皇子心里不服,也学他的样子来抢皇位。为了不留隐患,他就把兄弟姐妹都给杀了。

就连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君主唐太宗,也是靠发动政变才坐上皇位的。

从皇帝出现开始,皇位继承的争斗就一直没断过,古装剧里已经生动地展示了皇位争夺战有多么惨烈。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因为势力大,在抢皇位时占了便宜,最后当上了皇帝,是清朝搬到北京后的第三个皇上。

雍正皇帝自己经历过,知道抢皇位有多狠心残忍。为了不让以后的皇室成员再为了当皇帝而自相残杀,他改了老规矩,不搞公开选太子了,而是弄了个秘密立太子的办法。他把选太子的决定藏在了“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秘密立太子就是皇帝自己偷偷写两份一样的立太子诏书,一份自己藏着,另一份放进一个匣子里,然后把匣子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等皇帝以后不在了,大臣们都在一起时,就把匾后面的匣子取下来,和皇帝自己藏的那份诏书一起拿出来,对一对,确认没问题后就生效了。

那时候,圣旨是用汉字和满文一起写的。想要偷偷改动圣旨上的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满文不像汉字那样有横竖撇捺这些笔画,它更像现在的俄文,没法随便加笔画。

得承认,雍正确实是个英明的皇帝,他搞的秘密立储制度,让清朝后来选皇帝这事儿,变得简单多了,不像以前那样争得你死我活。

把选太子的秘密决定,写在“正大光明”这块匾的后面,“正大光明”这四个大字,就好像成了这个秘密决定的核心:既宏伟又正直,公正而没有偏私。

雍正皇帝搞了个秘密选太子的办法后,乾隆就成了第一个靠这法子当上皇帝的人,他上位挺顺利的。乾隆之后,嘉庆皇帝也是这么坐上龙椅的。可没想到的是,后面的皇帝继位时,这个秘密选太子的办法就没那么重要了。

嘉庆皇帝一共有五个儿子,但可惜第一个孩子很小就没了,所以只剩下四个。比起嘉庆的爸爸乾隆,乾隆有十七个儿子,嘉庆的儿子数量可真是少多了。再到咸丰皇帝那会儿,他就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没来得及立为储君,就因为生病去世了。

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真正掌权的皇上,他之后,清朝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慢慢走向了衰败。加上外国列强打进来,中国就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而且,同治皇帝和后来的光绪皇帝,都没有留下儿子,所以那种秘密选太子的老规矩,也就没啥用了,自然而然就被废掉了。

现在,乾清宫前还挂着那块“正大光明”的匾额,这个老古董可是清朝兴衰的见证者。岁月在它身上刻下了痕迹,让我们回想起它背后秘密立太子的往事,仿佛再次看到了那段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z/741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