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大媒体,越要治学严谨与光明网商榷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时候,对文字的解释可以是牵强附会的,可以望文生义,当做一种娱乐和调节可以,没必要较真,随便一说,随便一听,哈哈一乐,谁也不当真,就过去了。比如说,有人认为“避暑山庄”的“避”字是最牛的错别字,因为是康熙皇帝写的,没人敢指出来。也有人说多写一横表示是“避暑”的意思,不是“逃避”的意思。康熙题字“避暑山庄”民间这么一说,想指出来的,就指出来,不想指出来的,一笑而过而已。但实际情况是,康熙的汉学功底很深的,他写错别字的概率很小的。这个字古人就有这种写法,比如欧阳询《九成宫》里就这样写。晚清黄自元临写的《九成宫》的“避”字但是,严肃的场合不可以这样,比如说官媒,你要有民间这样不严谨的说法,一定要附有正确的解释,否则,老百姓就会以为这是官方认可的正确说法。今天看了光明网的一篇文章,应该是转载的,转载的也不应该呀,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经过光明网的内容,于是我就点击了上面的图标,还真进入了光明网!文章题目是《吉字为什么是土字头,明字为什么是目字旁》,附截图如下:网络截图口头言论可以稍微宽松一点,但是,媒体有传播的功能,是文字传播的,相对口头是要严谨一点的!《光明日报》在文化知识界影响力巨大,颇具权威,是党媒,光明网也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小媒体可以比的!这篇文章显然是严肃的面孔,是传播知识,而不是娱乐谈笑,这样的文章会不会影响许多国学底蕴尚浅的读者呢?解释了三个字,三个字全部不确切!比如“鱼”字,繁体字的下边是三点水吗?什么是三点水?它是左旁,用做底部部件的时候是水字底,不作三点的!康熙写作三点,是行书的写法,民间传说可以附会曲解,说鱼要有水才好,但是,这么严肃的官媒,不加说明的转载,是不是意味着认可呢?康熙题字“花港观鱼”康熙题字“知鱼桥”“鱼”字繁体字下面的四个点,是象形,可不是火字啊!类似的还有“燕”字,下面也是象形。很多四点底的字,四点底表示“火”字,但不是所有的都是啊!在书法中,四点底写作三个点,是为了行笔的简洁流畅,少写了一点,并不是三个点就表示水了!这种写法在书法中很常见,就不再举例子了。文中的“吉”字,“明”字,解释的也很不合适,看一下《说文解字》,或随便百度一下,这两个字的解释并不难找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z/737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