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21日上午9点,劳荣枝涉嫌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罪一案在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公诉方指控,被告人劳荣枝与法子英(另案处理)系情侣关系,两人在年至年间,分别在南昌市、温州市、常州市、合肥市共同作案,劳荣枝涉嫌犯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罪。
劳荣枝表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不认可,自己在案件中没有参与辅助杀人、绑架,也没有合谋行为。她多次称自己极度厌恶法子英,是被其诱骗并以家人做威胁,自己没有蓄意谋害他人。
在庭审中,劳荣枝供述其在朋友婚礼认识了法子英,被法子英诱骗外出赚钱。“法子英是个非常凶险的人,他就是个魔*。”她提到,年到年期间,自己有二次流产,还遭到法子英的侵犯和控制,和他在一起时,身上从来不超过块钱。之所以没有报警或离开法子英,是因为怕家人遭到报复。
劳荣枝案昨天庭审结束,法庭上劳荣枝否认自己是共犯,辩称自己是受害者,包括又自爆患过癌症,这种说辞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她是为了活命而示弱卖惨。但是让很多网友没想到的是,涉及到受害者提出民事责任索赔万的时候,她说自己只有3万元,提出用众筹的方法解决这笔赔款。这个说法一出,我当时就被雷到了!
翻看了不少关于劳荣枝的文章,也浏览了微博上关于劳荣枝的讨论,我发现这个世界有一大批人开口闭口要她死,根本不看她为自己说了啥,唯有她的死才是最好答案。最为典型的是,“小木匠”的女律师说劳荣枝21岁已成年,法庭是她在卖惨,在撒谎。那个年过半百的女律师固然需要为“小木匠”说话,但她的口吻和观点,实在令人不舒服。
比如,“小木匠”之死,可以说跟劳荣枝没有直接关系,当年是法子英上街把“小木匠”骗回来杀害,这个悲剧对“小木匠”的家人伤害巨大,但今天的法庭上,由“小木匠”的家人和律师来惩罚劳荣枝,似乎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吧。
年,法子英揽下了所有罪过,已被执行死刑。其实,当劳荣枝没有被抓获,法子英的证据链严格意义上是有一定缺失的,也是不够完美的。可以说,法子英被处决,并非在法律意义上完全站得住脚。
20年之后,年11月28日,劳荣枝在厦门被抓。此时,有关她的许多犯罪证据大多已经消失,几乎要全凭口供定罪。请问,法庭上证据为王,当不利于劳荣枝的证据缺失,有利于劳荣枝的证据又只剩下口供,我们又该如何依法判决?
2、
劳荣枝出生在九江区的一个旧小区,家庭中除父母外,一共有兄妹五人,两名男孩和三名女孩,劳荣枝排行最小,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女儿。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尽管家庭不富裕,但劳荣枝也依然享受到了很好的照顾,父母和兄妹都很照顾她。而且,劳荣枝从小就很优秀,成绩出众,长得漂亮,多才多艺,也一度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那时,认识劳荣枝的人,曾给她的评价是:“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不仅乖,而且十分优秀。”用现在的话说,劳荣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年,劳荣枝考上九江师范,当时年龄15岁。这是在家庭里甚至是整个村里,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大家都觉得,这个姑娘将来的人生肯定是前途光明。
那时,中师中专都是包分配的,考上这样的学校,学习成绩必定是出类拔萃才能做到。我记得,我老家的村里,当时考上师范的同学,当时家里宴请了三天三夜,可见有多欢喜。
年,劳荣枝18岁,从师范毕业,出落得更加漂亮。当时,她被分配到了九江石油分公司子弟学校,职务是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工资不高,只有每月元,但这个职务却是个“铁饭碗”。
如果按普通人的职业规划,这样的人生,应该是一直从事教育,再谈个恋爱,两个人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然后,生儿育女,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将孩子抚养长大,过完平淡却有意义的一生。
然而,劳荣枝却不是,她虽然捧上了“铁饭碗”,但在教育这条路上,她没能走得太远。
如果这位漂亮的小学老师,没有遇到法子英,没有扭曲自己的爱情观,或许她现在所拥有的,会是另一种让人艳羡的生活。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法子英的出现,全部成为了泡影。
劳荣枝和法子英相识于婚礼上,喜庆的场面却注定了往后人生的悲剧,在和法子英来往后,劳荣枝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办理了停薪留职,接着离开学校,一直追随男朋友法子英,两个人自谋出路去了。
自此,劳荣枝一走,再也没有回来,家人也再未见过她,直到她落网。
今天的劳荣枝绝不是二十年前的劳荣枝,人是环境的产物,时代变了,劳荣枝也变了。
年龄与阅历可以使人的心智不断成熟,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改变人的思维。
我们不清楚二十年前的劳荣枝作案时内心是什么样的,现在能看到的是法庭上痛哭流涕的劳荣枝。眼泪是表达情绪最直接的形式,有喜亦有悲,对于坐在被告人席位上的劳荣枝而言,可能更多的是悔恨吧。
善不善良不是看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听其言观其行,杀人求财实在和善良扯不上什么关系,当然事后也有可能良心发现,幡然悔悟,开始变得善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法对于罪恶最宽容的方式。但放下屠刀之前的行为该如何界定,成佛之后该当如何处理之前的罪恶,好像并没有讲到。
成年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与应当承担责任时是否善良,是否悔悟无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至于给赎罪的机会,回馈社会。真不知该如何评述了,言外之意就是留着命才能赎罪回馈社会,还是想免于一死。问题是你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吗?
3、
这次的庭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