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家需要,我义无反顾记聊城市光明眼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515/

“只要国家需要,我义无反顾”

——医院护理部科员王彤

□王长新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疫情面前,组织有号召、*员有响应,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王彤第一时间写好“请战书”,志愿加入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

面对未知的病*、未知的旅程和未知的归期,王彤的心情有些忐忑,但她深刻感受到肩上的使命。“一定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王彤对自己说。

“吃苦受累,心里也是甜的”

年2月20日晚7时37分,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市天河国际机场,这一刻王彤印象很深,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战友们,很多人下意识地压了压鼻梁上的口罩,但眼神依旧坚定。“这并不是胆怯,因为我们知道战况复杂,必须严阵以待。”

二月初的武汉依旧寒风刺骨,凌晨三点多无法开空调的房间很冷,第一晚住进去的王彤碾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忐忑胜过了疲惫与困意,使命在肩,他决心勇敢前行,承担起白衣天使的职责。

在武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里。王彤为尽快让自己适应节奏,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慢下来,尤其是在隔离病房中,慢慢走,慢慢操作,让自己达到最佳状态,减少进出病房的次数,争取做到一个病房一次进出。她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危重症患者,为患者抽血、进行核酸检测、测空腹血糖、测量体温、喂药喂饭,她不仅耐心细致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还用自己的热情带动鼓励身边的患者。每次值班完毕,口罩勒得她脸上一道道印痕,戴了三层防护手套的手已经泛白,身上的手术衣也早已湿透。就这样她逐步适应了,并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可N95口罩却压得她脸上一道道印痕,带了三层防护手套的手已经泛白,身上的手术衣也早已湿透。

援鄂期间,队员们每个人能休息的时间都很少,长时间轮转下来,王彤身心都非常疲劳,但每当进入隔离病区,看到江夏老乡热切期盼的眼神,听到他们真诚的鼓舞和赞扬:“山东人好样的!”“谢谢你们,山东人!”王彤就感觉干劲儿十足、充满激情:“吃苦受累,心里也是甜的!”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年3月20日,王彤援鄂任务结束,那天她们的车已经走远了,但送行武汉人民还有酒店的工作人员却迟迟不肯离去,特警一路护送出武昌区。王彤有太多的感动和不舍,但又不得不舍。登上飞机后她特意坐在了靠窗的位置,眼睛始终不敢离开窗外,唯恐错过武汉的最后几分几秒,直至眼前已是片片白云,失落涌上心头。其实武汉早已成为了她们的第二故乡。

有一件事让王彤印象深刻。重症科曾经接治一位老人,开始治疗的时候老人心情很烦躁,也总是不配合,一个活脱脱的“倔老头”形象。由于他稍用力活动就会气喘,所以王彤要喂老人吃饭,但后者总是拒绝,非要自己吃。看到这种情况,王彤就模仿当地方言与其沟通,像哄孩子一样和老人说话,“爹爹,你要听话,我先喂你吃几口,你试试看,不行咱再自己吃。”老人便答应了,后来也开始配合她喂饭了。有一次上夜班,王彤帮助老人翻完身,老人特意对她说了声“谢谢”。后来,家属给老人送物品时,里面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感谢你们替我照顾父亲,你们最辛苦了,感谢……看到这些,王彤的疲惫感瞬间烟消云散,她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小姑娘从山东来的啊,这么老远来帮助我们,真的是感谢你们。”每当听到这些话时,王彤感到又温暖又自豪。

“武汉之行让我成长”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而战,这段经历让王彤收获了许多感动。

在父母眼里,她还是一个未长大的的孩子,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热情大方的小同事。可在援鄂的战场上,她从年2月20日出征以来,来自“家”的温暖如飞鸿般不断带给王彤惊喜和力量,来自家乡聊城市的一份份爱心物资、一声声亲切问候,让王彤热泪盈眶,更加让他在前行路上有了更多的力量支撑。

“每天,我和战友们一起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陪伴在患者身边。虽然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的方言,但因为疫情相聚,我们很快就融为一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齐心协力,攻克难关。”在战友身上,王彤看到了执行力,感受到了无私、勇敢和奉献,明白了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王彤在湖北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水城最美职工、援鄂抗疫最美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巾帼卫士等荣誉称号。

“这次的援鄂经历,是我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线的抗疫经历,让我更加懂得这身白衣肩负的责任。”王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她看到了国家强大的力量,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也更加坚定要做一名专业有深度、职业有温度的医务人员,“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将再披战衣,重上战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z/401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