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湘伴君和各位一起回顾了“时代楷模”余元君的感人事迹,探讨了到底应该从他身上学习什么,详情请见《入选“时代楷模”,这位湖南人凭什么》《学习余元君,我们究竟学他什么》。
余元君的故事被大家所了解,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其中,《湖南日报》最早披露余元君的事迹并进行持续追踪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为治水殚精竭虑、把46岁宝贵生命永远融入浩淼洞庭的“洞庭赤子”形象,引发巨大反响。人们深深为之感动,“在余元君身上,看到了共产*人最宝贵的初心”。
今天我们来聊聊,包括《湖南日报》在内的中央和省级媒体是如何讲述余元君的故事,传达那些直抵人心的感动。
敏锐
年1月19日晚,《湖南日报》负责水利系统报道的记者第一时间得知了一个令人倍感沉痛的消息: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在岳阳市君山区现场办公时突发疾病,不幸辞世。
“一位敬业的水利专家,倒在东洞庭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的简易工棚里。去世前3天,他一直在为工作四处奔走。他的身上流淌着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血脉,他在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一江碧水’。”记者在深感沉痛的同时,敏锐地意识到余元君事迹具有重大典型意义,马上核校信息、联系采访、撰写文稿,当晚即完成了第一篇通讯报道《*归洞庭湖》,重现了余元君生命中最后3天的工作轨迹,一个务实敬业的水利专家形象跃然纸上。
1月20日,这篇报道在《湖南日报》独家见报,迅速引发强烈反响。
1月21日,受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的委托,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建辉代表省委、省*府看望慰问了余元君同志的家属,并对余元君同志的不幸牺牲表示沉痛哀悼。谢建辉说,余元君同志是我省水利系统的一名优秀干部,他忠诚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令人动容,他的离去是家庭的不幸,也是我们干部队伍的损失,组织和群众不会忘记他。
追溯余元君的生平,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细节不断涌现。《湖南日报》迅即行动,组织记者开展扎实深入的采访,分别于1月25日、1月29日推出追踪报道《含泪追忆余元君》和深度报道《洞庭之子——追记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余元君》。报道将一个敬业、无私、有极强使命感并有突出贡献的水利专家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朴实的文字、客观的描述,平淡却饱含深情的故事情节,让读者印象深刻。
报道刊发时正值湖南省两会期间,余元君的事迹在省人大代表和*协委员中引发了强烈反响。1月30日,《湖南日报》发出反响报道《在他身上,看到共产*人最宝贵的初心》,紧接着又连续推出3篇评论员文章《上善若水,有一种精神在流淌》《“滴水功夫”,有一种力量在传递》《“守身如玉”,有一种境界让人动容》,旗帜鲜明地指出,余元君是共产*人的楷模,是知识分子以身报国的典范,是湖南人民的骄傲。余元君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不朽。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挖掘重大典型、先进人物,传递正能量,标注时代前行的精神坐标,历来是*报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戴碧蓉、郑培民、文花枝、彭楚*、王新法等一批重大典型率先从《湖南日报》“走出”,感动湖南、感动中国,影响深远。
余元君系列报道同样在全社会引发了巨大反响。省内媒体纷纷报道,发挥媒体间联动效应,放大了先进典型的影响力。
今年2月,湖南省委决定,追授余元君同志“湖南省优秀共产*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员干部向余元君同志学习。今年3月,水利部也作出了在全国水利系统广泛开展向余元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合唱
8月9日,中宣部决定追授余元君“时代楷模”称号。
《湖南日报》抓住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第一时间推出了评论员文章《洞庭之子时代之光》和系列长篇通讯,目前已经刊发《一湖碧水映初心》,《“时刻记着,我们是洞庭人”》《“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后续报道值得期待。
余元君的事迹也从三湘四水传遍神州大地。8月7日至8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道和央广频道、《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余元君的先进事迹,并配发照片和评论。人们再一次为这位“洞庭赤子”洒下热泪,为他坚定的信念、勇挑重担的担当和清廉如水的品格而感动。
8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一生守护一湖清水》,从“初心:要时刻记着,我们是洞庭人”“担当:一部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底线:讲关系、走后门的事儿,我做不来”3个方面来解开“为什么这么多人缅怀余元君”之谜;短评《这份纯粹彰显初心》,告诉人们:余元君的纯粹,是一名共产*员的纯粹,是共产*人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
8月7日,新华社播发通讯《问渠那得清如许——追记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原总工程师余元君》,讲述余元君初心“恒如水”、对待工作“善若水”、品格“清如水”的故事,并配发评论《八百里洞庭映一片初心》。
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报道《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讲述余元君的感人事迹,对余元君的生平事迹予以高度评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频道刊发报道《余元君:用生命守护洞庭湖》,文章称:余元君生于洞庭、逝于洞庭,用一生守护洞庭。他时刻把保护一湖清水的重任扛在肩上,用生命书写了一个共产*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庄严承诺。
8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通讯《为了一湖碧水》,评论《一名共产*员的初心与使命》指出,余元君用他46岁短暂的生命,为广大*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同日,《经济日报》发表通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并配发余元君在组织研究分洪方案和殉职当天上午,带队检查项目建设现场的两张照片;评论《初心的力量》高度评价余元君的一生,并勉励大家像余元君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重整行装再出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余元君的故事感动了全社会,也激励着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使命,俯下身、沉下心,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