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汉字的联想功能你了解吗

安子介先生在《解开汉字之谜》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结论是由于汉字的构造富有逻辑性。这样逻辑性的文字,会使应用者多‘联想’”“自古以来,汉字就有这个蕴藏着的优势,没有被好好的发掘。”

汉字为什么具有联想功能呢?这一重要问题安子介先生没有说。我们的研究有了重要的突破。

“联想”,指“由某人、某事或某概念引发而想到相关的人,事或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在,我们不妨考察一下:一个个汉字为什么能够引发我们想到“相关的人、事或概念”呢?我们的研究认为——

1、汉字的构形特征是引发联想的基础

如前所说,我们的汉字与其它文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构形。我们看象形字,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

日:学生一看到字,就会联想到太阳。

马:学生一看到它,就会联想到生活中见到过的马。

显而易见:象形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最富有联想的特征。

汉字的90%是合体字,也即形声字。合体字都是由汉字的一个个部件拼合、组装而成的。有学者根据这一特点,称汉字称为“拼形汉字”。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字:

明休众

你看,一看到这些字,学生就会自然地进入联想的思维过程:

“日”和“月”在一起,更明亮了。

“人”靠树旁,好像是在休息。

“人”多了,就是“众”。

我们看,用来组合的部件大多数都是独体字的象形字(有的形稍有变化)。都是表意的单位,看到这些字,学生就自然容易引发联想。

这些都生动、有力地说明:汉字是很有逻辑性的。它可拼、可拆,可以互相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各种形式的“相似”。这种“相似”之处,正是激发联想思维的基础。

2、汉字的语素特征是引发联想的条件

我们知道,汉字是语言的书面符号。从语言学的角度说,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音节,它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也就代表一个语素。因此,汉字是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相关的字自由组合。也就是说,汉字具有很强大的造词功能。这是与拼音文字根本不同之处。

正是汉字作为“语素文字”,为儿童识字过程中引发联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例如,一个“明”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可能联想到很多的词、语、句以及有关的事件——

明白光明……(双音节词)

明信片明晃晃……(多音节词语)

光明正大明知故问(成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古诗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名言)

……

总之,汉字的语素特征为学生引发联想提供了条件。

3、人们寻求相似性的习惯是联想的心理因素。

人们在认识一般事物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寻求相似的心理。这种寻求相似的心理习惯,正是人们展开联想的心理因素。我们分析一下学生认识一个生字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

综上所述:“1”、“2”好比是“硬件”,“3”好比是“软件”。“硬件”加“软件”,我们的识字教学就能够增效:不仅识了字,还激活了联想思维,启迪了智慧。开发了潜能,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思维,我们创造了“汉字开花”的游戏识字方式。以“汉字开花”为范式,创编的《趣味联想识字》读本(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联想是创造之母。”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有利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z/30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