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七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的
麦氏大宗祠名列其中
现在就和光明君一起去
感受这座年古祠堂的历史沧桑吧~
从合水口地铁站出来,穿过广场,能看见“麦氏大宗祠”的牌坊。悠久的岁月并未让这座宗族祠堂建筑蒙上清冷的气息,祠堂内嬉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走进麦氏大宗祠可见天井中
竖立着的花岗岩大牌坊正上方
雕刻着“宿国流芳”
古祠堂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构件至今仍保存完整,木雕、石雕、灰塑繁复精美,雕刻的各种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庭院五间四进布局,前低后高,拾级而上。
本样式由编辑器出品,不允许任何第三方编辑器抄袭使用,违者必纠。正堂上方挂有“聚英堂”匾额,大堂用格木作梁架,梁梁相托。屋檐上方的砖石和雕塑经过长久的日晒雨淋,虽有些许腐蚀,却有着历史的深沉厚重感。
据了解,麦氏大宗祠是为了纪念麦氏的祖先——麦铁杖而修建的。麦氏始祖铁杖公出生在广东南雄,因善使一杆30公斤重的铁杖,被尊称为铁杖公。铁杖公为隋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关于麦姓的由来,广泛认同的说法是多年前的“隋文帝赐姓”说。当年,铁杖公屡立战功,隋文帝问他想任什么官职。铁杖公说:“我家境贫寒,且时常习武,食量大,只愿每天有一斗麦吃就足够了!”隋文帝于是说:“那你就姓麦吧!这样,你的世世代代都有吃不完的包子、面条、烧饼了。”
隋炀帝特封铁杖公为“宿国公智勇武烈大将*”,御赐衣锦坊,去世后葬于韶关南雄百顺里龙头坑,墓碑刻“隋宿国公麦铁杖之墓”。其后裔麦必荣、麦必达携家眷及族人南迁,子孙麦富于明朝永乐二十一年(公元年)迁至合水口村定居,繁衍至今。
这个宗祠见证着
麦氏家族的开枝散叶
也亲历着社会的屡次变迁
本样式由编辑器出品,不允许任何第三方编辑器抄袭使用,违者必纠。现在,古祠堂被视作社区的公共空间,成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附近的居民在这里看电视、喝茶、聊天、打牌,好不热闹。
麦先生说:“我几乎每天都来,中午回家吃完饭,下午还是会到这里。”
临近12点
居民渐渐散去
祠堂恢复宁静
到了下午
这里又会人声鼎沸
时刻提醒着世人
它仍鲜活地存在着
(麦氏大宗祠地址)
找个周末
来一睹麦氏大宗祠的真容吧~
内容来源
绿色光明网
编辑
麦泳妤
校审
赖飞扬陈圆圆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