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章池(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内生型数字农家书屋的治理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1AXW〕”成果)编者按《“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农家书屋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对于助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阅读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字农家书屋让书香飘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服务。数字农家书屋当前建设状况如何?怎样进一步发挥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本版推出专题调研。经过将近20年的建设推广,当前,我国农家书屋已经覆盖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是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网上网下协同推进”等要求。据调研组统计,截至年12月底,全国数字农家书屋达36.1万个,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3/5,比年的12.5万个增长了近两倍。据不完全统计,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已实现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为探寻“十四五”时期数字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笔者所在课题组于年10月至年2月间,对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13个省区市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经过十余年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针对性改进提升。3月11日,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丁冒村农家书屋内,小朋友正在绘本阅读区翻阅绘本。徐慧摄/光明图片4月18日,湖北省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中心。光明图片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新建的农家书屋。新华社发3月22日,一名游客在河南省西裴村“甲骨文书屋”读书。该书屋与安阳市图书馆联网,满足了村民和游客的阅读需求。新华社发1.“云端”书香飘农家数字化建设见成效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家书屋已在各地陆续建成投放,阅读推广和技术培训成效明显。多模式并举,移动阅读成主流。数字农家书屋硬件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基于卫星、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数字电视书屋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脑书屋模式;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手机移动书屋模式。年以前,各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主要以数字电视书屋和电脑书屋模式为主,阅读终端设备有电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台式电脑等,每个农家书屋配有5~8个终端。年以来,移动宽带覆盖农村地区,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多家数字企业开发出农家书屋电子阅读屏、掌上书屋App、H5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