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
在其位的这个明啊公细听我来言呐。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
蓝靛厂火器营儿有一个松老三,
提起那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
一辈子无有儿生了个女儿婵娟呐。
姑娘叫大莲俊俏好容颜,
此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呐……”
一首古老的北京民间小曲《探清水河》,被以流行歌曲的方式唱火,同时也引发了种种评述,这里想说些不一样的点滴花絮。
(一)关于“万字”的江湖春典:春典,也就是江湖秘密隐语。
这首歌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春典是“荷花万字叫大莲”,“万字儿”是“名字”的春典,比如评书里常说的“报个万儿”,“扬名立万儿”,“万儿”就是指名字。
“荷花万字儿”即指女孩名字叫“莲(大莲)”,不过这里还是给挑明了,为得是唱着顺嘴儿。
其实在《探清水河》的民国时代文本中还有另外两个“万字儿”。
大莲的爸爸叫松老三,也有版本为“宋老三”。在民国的唱词文本中提到“长青万字松老三”,显然,“长青”一词是形容松树的,松树是青翠之树,松柏长青嘛,请注意,这首歌叫《探清水河》,有个“清”字与这个“青”相呼应,这里的“清(青)”暗喻“清白”,清水河也好青松也好,本应清清白白;可惜,松这个姓氏被不争气的主人给“污染”了——两口子卖大烟土,让这个家庭和姓氏丧失了清白。
所以很明显,“松老三”比“宋老三”更贴合原文的含义。
另一个万字儿更有意思,文本里有这样一句:“双三道儿闻听一心要探清水河”,这个“双三道儿”显然是指大莲的情人六哥哥,“六”就是两个三。
(二)是“窑曲儿”还是爱情悲歌?若单论出身,此曲跟过去的风月场所肯定脱不了干系,比如《林海雪原》中的小炉匠等土匪唱的淫词艳曲就是这首《探清水河》。
正吃得得味,猛听得一支酸溜溜的小调,断断续续的音韵由西南山坡处传来:“提起了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最初刘勋苍还以为是听邪了耳朵,可是他向来也不会这个调子。他贴紧了树干,拨开树枝,从缝隙间向发音的方向望去,虽然没望见什么,可是声音却愈来愈近:“这姑娘年方那个二八一十六哇,起了一个乳名,就叫宋大莲哪!”(《林海雪原》)
然而,“唯出身论”用今天的眼光看必然是偏激了,别忘了,邓丽君的歌曲还曾经被称为“靡靡之音”呢。相比于对一个文艺作品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更应该根据具体内容做出客观评价。
这首曲子的内容确实讲的是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悲剧,两个年轻人除了暗中私会之外,并没有做出特别违背道德的事。无论是旧文本中六哥哥对大莲的悲思祭奠,还是曲艺演员唱词中他的跳河殉情,都显示出二人是一对有情有义、不离不弃的忠诚伴侣。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曲子的立场的话,那就是“暧昧”。
注意听开篇有这样一句:“在座的明公细听我来言”,——何谓“明公”?,就是明智的君子!也就是说,这首曲子一上来就把评判的权力交给了在座听众,让大家来明辨是非。
尽管从哀婉伤怀的曲调和唱词能感受到这首曲子似乎站在大莲和六哥哥的立场上来讲故事,但从另一方面,它又暗藏着对二人私会(偷情)的不认可,因为用了两个非常莫名其妙的比喻:
貂蝉思吕布,阎婆惜想张三
这都是啥呀?!貂蝉吕布、阎婆惜张三,有一对儿正经情侣吗?另外,也都没得了善终。王允的美人计和宋江坐楼杀惜的故事谁人不知,那不是爱情故事,那是男女之间的糗事。您就不能说点好的吗,这俩比喻太刺耳了!说实话我很纳闷,今天《探清水河》的听众那么多,居然没听有人提到这两个比喻不伦不类.。
从这两个有点掉价儿的比喻可以感受到:《探清水河》还是站在旧道德的立场上多少带着贬低的情绪来表达的,认为只有明媒正娶的婚姻才是正道,才算得上光明正大,否则很难有好的下场。
此外,还有个问题似乎也被很多人忽视了:松老三得知女儿偷情,为什么只是将她责骂痛打,而没有想到干脆把她嫁给六哥哥得了?
松老三干嘛对女儿做得这么绝?
这里给出一个答案:松老三的计划是要把女儿当商品出售的。
过去讲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为什么松老三并不着急嫁女,因为他不但卖大烟,还盘算着另一桩买卖:把姿色出众的女儿当青楼女子来赚钱。
这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过去这就是一种职业,称为行院人家,也叫乐户人家。加之两口子本来就是卖大烟的,这样松老三家就是不折不扣的“烟花之地”了。
青楼女子一般都是先卖艺,遇到出手特别阔绰的大主顾再决定是否卖身,梳笼之后继续接客赚钱。大莲破了身,松老三的如意算盘落空,损失巨大,但他的原计划没变。
只有基于这点猜测,这个故事的前后逻辑才能顺畅:
大莲明白父母不嫁她的真正目的,才急于私会情郎以身相许;事发后,松老三才会一味责骂毒打女儿,却始终不提嫁给六哥哥;大莲才会一激之下跳河自杀,一方面带有羞耻和冲动的成分,更主要的则是要以死求清白,表明只爱有情郎,绝不做娼妓的决心。
别忘了,莲花的特点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大莲这名字不是白叫的。她家庭姓氏的清白,从她的身上得以恢复。
知道京西蓝靛厂是干什么的地方吗?那是专门染布的地方,《探清水河》的意义是在告诉人们,在这样一个“大染缸”里不被污染,是多么难得的一桩奇事!
由此来看,这首《探清水河》曲子非但不是颓废龌龊的“窑曲儿”,反倒有一股倔强的忠贞之气。
以上这些都是《探清水河》暧昧不明,需要听众自行体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