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员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惊蛰已过。声声唤来的春天,终于稳稳地来到人世间。此刻,樱花在武汉次第绽放,美好的向往开始在脸上生长。
这是武汉,经历了岁末年初的寒怖,如今已在低沉的雷声中醒来;这是神州大地,正在将疫情笼罩的阴霾驱散。
3月2日,钟南山院士(左)在广州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员的入*宣誓仪式上领誓。新华社发
是那一群人,先冲向战场。彼时,疫魔刚露出触角,江城武汉在阴云密布之中。没有了往年节日的烟火,随之而来的,是一封封请战书,一批批驰援者。
是那一群人,在荆棘中探路。他们在工地,与疫魔比拼速度;他们在方舱,在ICU,阻挡疫魔伸出的爪牙;他们穿行于街市楼宇,守护在广袤乡村,锁住疫魔肆虐的脚步……他们是耀眼的红,照见前行的路。
2月27日,内蒙古扎兰屯市税务、公安*员志愿服务队踏雪前往卧牛河镇马场一队开展志愿服务。韩冷摄/光明图片
是那一群人,仍在上下求索。他们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寻求克制疫魔的药方;他们在社区在乡村,想尽一切办法,只为生活安定有序,人民健康更有保障;他们在疫区的各个角落,用笔和镜头将14亿人的爱心排列成行,收聚正能量唤来胜利的曙光……他们坚定、忠诚、忘我,深怀一颗朴素的初心;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肩上扛着如磐的使命。
是那一群人,平日里他们是父母,是伴侣,是子女,是你我身边普通的一员,关心平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在关键时刻,将小我融入“大我”,无私无畏无悔走向前,去扫清阴霾,去打败“怪兽”,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月22日,医院,驻港部队退役*医、*员闫庆凯与隔离病区的住院患儿一起捏泥人,为孩子做心理疏导。胡悦建摄/光明图片
是的,他们叫共产*员,一个朴实无华却又光芒万丈的名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一名名共产*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善良的人为他们的舍生忘死落下热泪,为他们的满身疲惫心生疼惜,因为他们在,人们心生无穷的信心与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所有行动的归因,这是战“疫”必将胜利的信心,是春天到来的雷声,是照亮美丽中国梦的光芒。
(本报记者吴晓杰)
汇聚温暖的激流
狂妄肆虐的病*不断蔓延,众志成城的援助从四面八方不断汇聚——“任病*肆虐,我们同根同脉守望相助,同心同德战‘疫’!”年初的寒风中,这股温暖的激流始终代表着希望和爱的那一方,努力驱散疫情的阴霾。
1月28日,满载吨检测合格蔬菜的14辆货车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出发,无偿捐赠、千里疾驰。从组织、调集、采摘到质检、打包、装车所需的48小时,被寿光的干部群众缩短到16小时。
山西运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在运城市中心血站无偿捐献血浆,用于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景冬波摄/光明图片
无处不在战斗。
2月26日下午,湖北兴山县红十字会收到了一笔特殊的定向捐款,落款为汶川映秀小学名师生。四川汶川,年遭遇大地震获得各方支援的地方,此次成为提供援助的一方。
无人置身事外。
信念的力量让中国人变得强大,它让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关键时刻,广大港澳台同胞纷纷施以援手,大到专业的医疗消*设备,小到杀菌粉、温度计,一批批前线所需物资运往荆楚大地。
巴基斯坦人豪孟德和毛里求斯人苏玛是一对在温州工作的跨国医生夫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主动加医院志愿团队,进驻温州南高速出口防控检查点进行防疫工作。图为2月8日,豪孟德(右)和苏玛在协助查验车辆信息。新华社发
国内疫情紧紧牵动着海外侨胞的心。侨胞们积极响应中国侨联倡议,英国湖南同乡会、旅俄黑龙江华侨华人联合会、美国北京联合会、日本名古屋福建经济文化交流会……世界各地的侨胞社团迅速组织力量,购买物资、筹集善款,为祖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团侨社、侨资企业、华文学校等机构及华侨华人发起捐款捐物支援抗疫。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世界各地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他们慷慨解囊,为抗击疫情前线送去急需的物资、温暖的祝福。
可爱的人,美丽的心,大爱唤醒春天,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不远处。
(本报记者彭景晖)
万众一心,传递爱与希望
庚子初,疫染神州。
大疫之下,没有一个行业、一家企业能够“独善其身”,但在此时,他们却义无反顾选择“兼济天下”。
广东一家企业正在生产紫外线杀菌灯支援湖北。*继明摄/光明图片
病*肆虐,分秒必争布阵地。医院,临危受命的建筑工人除夕前聚集武汉,昼夜不停紧急施工。通讯基站设施完成、电力配套工程建设完成、首个完整病房样板完成……在千万人注视下,医院、医院如期投入使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的惊叹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奋勇当先、舍我其谁。
疫情当前,小利不曾夺大义。一笔笔企业捐款,潮水般涌向湖北,涌向武汉,奔流到全国抗疫一线。一辆辆满载捐赠物资的车辆,奔驰在城市与乡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金、医疗物资专项供给基金、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这些来自企业第一时间筹集的资金,或化作科研器材、或化作医疗物资、或化作一线医护人员生活用品,被送到抗疫战线的各个阵地,奔驰各地的物流车辆再现了当年战争岁月里“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与子同仇,纾难何分家与国。与新冠病*的遭遇战猝不及防,部分医疗物资一时捉襟见肘。于是,车企跨界做口罩,纺织车间里产出防护服,星夜驰援一线;运输医疗资源的快递物流,纷纷开出“绿色通道”;武汉的医护人员一日三餐免费,点一杯咖啡提提神,发现结算金额同样是0。采购紧缺物资、开放AI算法、共享大数据资源、提供云计算能力、开发线上医生咨询平台……疫情下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极大影响,各行各业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2月12日,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隔离服。新华社发
一家企业,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新冠肺炎疫情,让不少中国企业亮出了底牌,也亮出了底色。背水一战、共克时艰,他们在各自领域添一分热、发一分光……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终将溃退,因为它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中国。
(本报记者刘华东)
文艺的火光,凝聚前行力量
每一行文字,都能带给我们温暖;每一段旋律,都透出坚定的力量。
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诗的语言、画的色彩、乐的旋律、舞的动作、书的线条,记录下全民战“疫”的感人故事,定格了各界守望相助的温暖瞬间,凝聚起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磅礴力量。
《非常战“疫”之“最美逆行者”》(中国画)曹源
《急救之后》(油画)周思源、林印吉
《我上》(浮雕)郭墨涵
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人们不会忘记,在战“疫”最艰难的时刻,年央视元宵晚会变身抗疫特别节目,“我们的观众席上空无一人,但是,在我们所有参演者的眼里,却装满了千家万户”,参演者朴实无华的独白,汇聚成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在世界各地联袂唱响抗疫歌曲《坚信爱会赢》,鼓起人们必胜的信心。还有那英伦三岛小学生用稚嫩童声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舞台上响起的《义勇*进行曲》,都用艺术的形式传递着疫情下的温情,彰显了灾难面前唇齿相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文艺不仅提供力量,也提供“药方”,它疗治的不是肌体,而是焦虑和迷茫。诗歌、绘画、书法、戏曲、音乐、漫画、舞蹈、剪纸、雕塑、电影……文艺工作者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短时间内输送了大量精神食粮,让我们心连心,在守望相助中迎接胜利的曙光。
(本报记者韩业庭)
来源:《光明日报》(年03月12日)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张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