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交锋20年后,伊利蒙牛押注不同的未来

作者

肖卓

“*为什么不喝安慕希?”

这可不是什么无厘头问题。《奔跑吧兄弟》火爆全国的时候,“安慕希”酸奶摆满了各个节目场景,Angelababy、*等明星常常拿起就喝,但只有*,只喝自己手里拿的水。

是*不爱喝酸奶吗?不是,只是因为他是“纯甄”的代言人。纯甄是蒙牛旗下产品,安慕希属于伊利旗下,两大乳业巨头的争斗,在这件“小事”上可见一斑。

伊利和蒙牛渊源颇深,双方都在呼和浩特起家,都创立于90年代,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甚至原本就是伊利集团的生产经营副总裁。两者同场竞技,战火几乎烧遍了每个乳制品市场,而战火所到之处,“第三名”只能仰望。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占率分别为25.8%、22.0%,行业CR5为57.7%,双巨头不仅占了行业半壁江山,更把同行远远甩在后头。

从当年的“奶牛场”到今天的行业巨头,伊利和蒙牛已经变得相当复杂——在消费市场,两者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产品;在资本市场,两者高举高打,以并购手段拓展版图。本文试图从伊利和蒙牛和竞争和发展入手,抓重点、抽主线,解释双雄如何发展到今日体量,双方又将奔向什么样的差异化未来。

你追我赶,相爱相杀

伊利和蒙牛的发家史,也是一段你追我赶的竞争史。在各个产品线上,伊利和蒙牛都推出过定位和价格相似的产品,而开启这段“双雄缠斗”叙事的,是一盒小小的常温牛奶。

盒装常温奶是技术引进后的产物。90年代,国内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巴氏奶和奶粉,巴氏奶新鲜好喝,但保质期短,运输范围有限,奶粉则是北方奶企把牛奶销往南方市场的主要形式。

行业转折来自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技术和利乐无菌包装技术。依靠引进技术,伊利和蒙牛推出了经典的盒装常温奶,打破了“液态奶无法销往全国”的瓶颈。此后,常温奶迅速成为市场主流,据农业部数据,年,国内常温奶和巴氏奶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6.7%和18.1%,悬殊巨大。

从这个时候开始,伊利和蒙牛确立下“全国级乳企”地位,并开始了全方位的“缠斗”——调味乳领域,蒙牛有酸酸乳、伊利有优酸乳,蒙牛推出真果粒、伊利推出谷粒多牛奶;高端常温奶领域,蒙牛年推出特仑苏,伊利年推出金典有机奶;在“儿童成长奶”产品上,伊利有QQ星,蒙牛也有未来星。

年前后,伊利和蒙牛重押常温酸奶市场,“安慕希-纯甄”之争正式打响。两大龙头的正面交锋,直接压制了市场原有的单品。光明乳业的莫斯利安上线于年,本是占得先发优势的热门单品,但安慕希和纯甄仅用两年多时间,市场份额就超过了莫斯利安。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年,安慕希和纯甄的市占率分别达到19.6%、9.8%,莫斯利安位列第三,市占率仅为4%。

伊利、蒙牛各自的产品矩阵图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p/349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