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阅读一月书榜10种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6.html
_读书×新知×人文关怀

书斋里外

来源:光明阅读

01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翠微却顾集》

徐俊著

中华书局

本书通过对中华书局原始档案、往还信札的梳理,挖掘了许多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尘封旧事;作者徐俊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辑、 ,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是中华书局历史的亲历者,与许多学者交谊甚厚,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忆述与诸多学者交往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代学人的风范与行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丰富立体鲜活的现代学术史。一个有着悠久 传统的出版社,是与学者相互成就的。本书全文整理了周振甫撰写的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审读意见,以及钱钟书的逐条批注,为我们全景呈现了这一中国出版史上的佳话。作者回顾了编辑工作生涯的许多往事,记录了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作的诸多细节,分享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编辑经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华书局年代在翠微路二号院开展“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形成了“翠微校史”的佳话以及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的优良传统,作者在这个传统里工作、生活,回顾生涯,益增新彩。

02

甲骨探源,传薪续脉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马识途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岁高龄的马识途所作甲骨文著作。书中鲜活再现了国立西南联大语言文字学家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等妙趣横生的授课场景,尤其是唐兰教授 骨文等研究的精髓;生动展示了大师们精勤治学的品质、谦逊严谨的人格魅力和自由开明的名校教学风貌;立体展现了马识途在百岁之年克服病魔侵扰潜心研究甲骨文的心得和体会及其乐观豁达、坚韧不拔的精神,从中亦可窥见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名校的精神与血脉传承之魅力。本书是 公开出版的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兼具文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03

真实勾画王阳明的生平脉络

《王阳明传》

李庆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阳明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活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如何?他怎样一步步走上了明代的*治舞台?广为人知的“投江渡海”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他在当时的*治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各种*治势力有怎样的联系?一生几经波折,原因何在?他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究竟是如何建立、如何发展而成的?“良知"说,究竟有怎样的含义?他所说的“心”“良知”,和传统儒家所说的“性”“理”等概念,是怎样的关系?当如何评价?他本人的思想和作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可供我们今天参考的因素和值得吸取的教训?本书建立在对国内外所见王阳明生平资料的网罗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认真的考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王阳明的生平脉络。这是作者多年明代*治史、思想文化史和王阳明研究的成果。

04

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与艺术的窗口

《中国石窟简史》常青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伴随着佛教的传入,石窟寺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供僧侣修行的重要所在。本书从石窟传入中国之始切入,对整个中国石窟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描述,详细梳理了中国石窟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的历程,细数各朝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石窟与当时*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石窟为纬,展现历代石窟总体风貌,并细化至各代各地 代表性的石窟其由来、开凿时间、主持者、地质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这部中国石富发展简史,不但为读者呈现了迄今为止依然留存在中国大地上数不清的石窟寺的渊源和现状,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古代珍贵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取之不尽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学、艺术及风俗的资料,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用心守护。

05

从鲁迅出发审度现当代写作气象

《在鲁迅的余影里》

孙郁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受鲁迅影响的 作家作品为例,考察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变迁、追踪现当代文学的时代热点、直面现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为当代中国文学反观自我提供了借鉴。书中各篇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关涉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迅传统,观点公允、论述得当、文字平实、可读性强,是一本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 文学批评著作。

06

交织呈现晚清北京的文化生态和城市性格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夏晓虹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不同于主要作为新知识、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意义更在于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教与近代文明相交融。这一文化空间,既不失其固有的*治资源,更在清末“中西学战”、新旧社会冲突、上下关系变化、中外习俗更迭等一系列文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将晚清北京视为一个“文化空间”,探讨其间各个社群在各种场合运用多样表达方式的共生关系,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报刊、档案等原始材料,力图深入晚清的历史情境,研究具体的文化人物、事件、机构和相关的文学文本,力图交织呈现晚清北京这一特殊历史横断面的文化生态和城市性格。

07

从历史中深自省察、振作复兴

《库页岛往事》

卜键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选题,从库页岛的历史出发,钩沉几千年来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历史,更聚焦近五百年来中国、俄国以及日本在黑龙江流域的进退与战和。作者充分利用中文、满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资料,对库页岛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他通过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横向截取了年库页岛历史面貌的片断,又通过库页岛几千年的历史演进,纵向勾勒出库页岛与华夏历代王朝之间的关系,既有现场感,又有历史感。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对那一片故土有了认识或者是有了重新的认识。作者在文前开列“主要人物小传”,附录中撰集“库页岛历史纪年”,这些工作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值得肯定。

08

“亦真亦幻”的文学尝试

《多瑙河峡谷》

冯骥才著

作家出版社

本书为冯骥才五部中短篇小说新作结集。《多瑙河峡谷》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苦恋,叩问人生,探究命运。《枯井》记录人在濒临绝境之际倾诉的心灵隐秘,探讨忏悔主题。《跛脚猫》极尽想象,剖析电视台女主持人光鲜背后的复杂人生和情感世界。《木佛》以木佛自述为叙事视角,批判价值观扭曲的文物市场和鉴定界,极尽调侃与讽刺。《我是杰森》围绕主人公的失忆以及寻找记忆展开情节,结局出人意料。五个故事曲折跌宕,较之以往作品,在真切的现实中引入了梦幻、奇幻、奇遇等因素,可谓“亦真亦幻”,引导读者靠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拼凑出隐秘的部分,是一次崭新而成功的文学尝试,给熟知作者风格的读者带来了充分的新鲜感与惊喜。

09

“士”“脉”道”的大文化景观

《大春秋》

李舫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李舫的历史文化散文集。本书由二十三首诗词出发,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明清,从千古名士到悠悠古城,从人文胜迹到山川天地,在这些恢弘浩荡而又沉郁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场域中,作者漂泊、寻觅、思索、叩问,眷念、批判、热爱、忧契,酣畅淋漓地书写了一幅幅磅礴丰沛、蕴思深刻、充满传奇与智慧的大历史大文化景观。本书分为三辑,分别探寻诗词里的“士”“脉”道”,不仅收录了李舫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如《江春入旧年》《飘泊中的永恒》《春秋时代的春与秋》等,还收录了李舫写作的散文佳篇,如《千秋一扬雄》《霓虹》《觉醒》《跫音》《山河血》等。

10

历史田野视角的一段江南史

《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赵世瑜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本书为北大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的新著作。作者认为“富饶的文献与贫瘠’的田野”是传统江南史研究不太注重田野观察的两大原因。尽管江南的传世文献十分丰富,但主要是代表士绅意识形态的文献。实际上,作为田野观察对象的生活世界(人的思想、活动与行为)从来不会“贫瘠”,但对于跨时间观察的历史田野来说,如今历史地图上看到的水乡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与“现代性”,我们不太清楚宋元,甚至明代江南人从水乡到陆地的生活世界的样态。本书聚焦于东山地区的聚落开发。东山、西山原隶属于苏州吴县,乾隆之后归太湖厅管辖。这里的渔民陆续陆居的过程在江南的不同时空中多有发生。雍正二年在直隶总督李维钧的奏请下,刘猛将因被视作驱蝗之神祗而被列为国家正祀,这恰恰反映了水上人由渔业向农业的转化。于江南而言,东山作为一座岛屿自有其地理特殊性,但与江南地区水乡成陆的过程应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重新讨论考虑滨岛敦俊的江南无宗族的观点,以及吴滔对宋元时期江南市镇产生机制的思考。当下东山地区遗留的仪式传统是对传统的追忆,而洞庭东山的社会结构过程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宋元江南史的模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p/283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