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德育云班会疫情下的美好

疫情之下的『云班会』

导语

在线学习期间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成了班导老师与班级学生云端相见的固定时间,更是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的重要平台。这样的屏幕交流,隔绝了现场互动,但阻隔不了真情的传递与快乐的分享;每一次的精心设计,更让在线班会充满了智慧与思考的力量。

班导感言

10A陈曦老师:

每周五最期待的时间,就是和班里36位同学们准时“云”见面。由于疫情的阻隔,无法在美丽的七德校园天天见到同学们,但是每周的云端相聚,却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彼此的关心与挂念。自从居家上课以来,与班级的同学和每个家庭的连接仿佛更紧密了。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在一切停摆的同时,我们却能在一方小小的屏幕前,探讨隔屏交流的礼仪,讨论社会时事的热点,交流网课学习的方法……没有了日常见面时的拥抱问好,也没有了平时相处时的嘘寒问暖,更难以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表达一种心情;但是我们隔屏不隔爱,屏幕交流一样可以传递真情。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会相互支持,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上下滑动查看▽

10B张拥*老师: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每周一次的在线班会是我们的重要抓手与载体。从同学们写下 周的“网课感想”,到第二周的“隔屏礼仪讨论”,到本周的“疫情下的美好,空难后的思考”,每次班会都给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思想交流的机会,肯定取得的进步,纠正发生的问题。经过紧张的一周学习,同学们和老师能有这样一段相对放松的时间,云端相聚一起聊聊,彼此沟通,畅所欲言,实在也算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无奈有时觉得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可能在充分准备方面感觉有困难、有压力,但是我们还是齐心协力向未来!

△上下滑动查看▽

10C郎芳芳老师:

上完了一周的学术课之后,虽然有些疲惫,但同学们大多都能准时进入班会直播间。我们或讨论在线上课的感受,相比较两年前的网课有何区别,或讨论隔屏交流应遵循的文明礼仪,或讨论疫情下的美好与空难后的思考,在讨论中可以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每一次的在线班会课,既有思想的碰撞,也有轻松的交谈,还有彼此的关怀……这样的班会能够让我们感觉到,虽然我们不能相见,但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们不曾分开,就像昨天我们仍在校园一样。

10D梁一帆老师:

几周以来,线上班会作为疫情下师生沟通的渠道之一,发挥着它特殊时期的特别作用。每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都会按照要求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交流、分析,作为班导主任的我会适时引导,让同学们懂得看待问题需要思辨性,隔屏交往讲究文明礼仪;除此之外,我们还一起分享厨艺,分享宠物故事,讨论网课心得;表扬 、树立榜样,各自思考哪里可以改进,尝试做得更好。我相信,距离抵挡不住人类的美好情感,正如希望永远盛开在春天!

10E曹玲玲老师:

我一直认为班会是德育的重要阵地,云班会亦如此。认真构思设计一场班会,有助于加深我对当下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认真开一次班会,有助于班级学生思想交流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形成对一些问题的积极认识与正确做法。

比如那次召开《如何让隔屏交流多一份礼仪》班会后,不少同学开始认识到分辨网络舆论场上的情绪与事实的重要性,需要用宽容与忍让的态度面对不想听的话,同时自己也要做个文明网络人。读完学生感言,我也认识到,处理班级问题中的宽容与忍让、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与鼓励是多么重要!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总之,我们与班会一起进步!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街道少了往日的繁华与喧闹,但我们的精神世界能否一起回归平静呢?这次班会撞上屯粮屯菜,于是请上海同学说说家里都有哪些储备,离沪同学观察点评,由此了解每家每户的口味喜好甚至消费习惯,坦然积极面对疫情挑战的呼吁便水到渠成,我们 次和疫情那么近。

同时我们也追踪东航MU坠机事件,只是作为观察者,而非亲历者。梳理央视新闻播报轨迹,我们有机会跳出信息海洋,审视信息供求关系,讨论谣言产生的原因,剖析舆论背后的流量逻辑与新闻伦理。很希望这场讨论带给学生们更多理性的、辩证的思考,因为Z时代的他们需要认识“舆论是把双刃剑”,需要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找到心灵的世外桃源。

△上下滑动查看▽

10F陈家盛老师:

于我个人而言,非常珍惜每周线上班会的这段宝贵时间;因为它给了班导主任和班级学生难得而固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即便不能线下共处,在线上看到学生熟悉的脸庞、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都会备感亲切。线上班会隔着屏幕,自然缺失了一种“现场感”,但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手段,同样可以传递信息、互相交流、彼此沟通。学生用心准备的发言和提交的各种作品也展现出了很高的参与度,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而每一次的问题探讨,学生的很多观点与想法亦能引发我更多更深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师生的共同成长吧!

线上主题班会

近期的《疫情下的美好·空难后的思考》主题班会紧贴时事热点,旨在让我们的学生在身处“困境”、面对灾难时,学会思辨性地去看待问题。疫情封控,很多烦恼避之不及,但在疫情之下仍有不少感人的故事与温暖的场景;空难事件更是一场巨大灾难,人力不可抗拒。作为七德学子,不该仅仅是感性的潸然泪下,更应该有理性的深刻反思;为此,我们的班导老师们抓住教育的契机,积极策划、精心组织,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审视自己、社会与世界,上好这堂不同寻常的人生大课。

『思考』

1.跳出信息海洋,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信息)?需要怎样的新闻(信息)?

关键词:供需关系、共情(情绪投射)

2.作为消息接受方,希望大家去思考到底接受了什么?会产生怎样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什么是好的报道?

关键点:事实和情绪是共存的。

3.作为信息的制造者或传递者,希望大家思考为什么要制造/传递?到底传递了什么?会给涉及其中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关键点:①公开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伦理问题,可以讨论合适不合适。②假消息=说谎,我们不应该说谎,这是道德问题。③信源佐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告知当事人可能产生的后果。

班会之后,班导们与孩子们一起书写自己的感悟,通过书写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引领学生的人生方向。下面让我们 进部分师生的文字,去感受那些带给他们成长的力量!

滑动查看全文

陆思闻:

纵观当下的媒体发展,当下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渠道更为敏捷。与此同时,我们更因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zp/23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