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动力。4月6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赛迪创新百强区()名单,光明区榜上有名,位列第24。
▲位于光明区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百强区评价结果显示,城区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年,创新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8.4%,集聚了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在引领构建“热带雨林式”全面创新生态、探索突破性创新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本次各项评选指标来看,光明区取得优异的成绩。
▲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效果图
做优做实科技创新服务
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力量
本次榜单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创新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基于统计数据及赛迪产业大脑,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区、澳门特别行*区和台湾省外)个地级市的市辖区创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光明区通过做优做实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力量。
一方面,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作用。
全年拨付资助项目项、金额近2.18亿元。制定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方案》,筛选出一类、二类近家企业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定向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申报培训。
实施“*策支持+投资孵化”定向扶持组合拳,支持企业推广应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达家,较去年增长21%,初步通过认定家(以科技部年底 数据为准)。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高企达家,占比48.86%。
另一方面,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
研究编制光明区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构建完备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载体体系。
全年共家企业成功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同比增长%。年新认定4家区级众创空间,27个优质港澳台项目入驻基地,全区区级以上孵化器共计5家。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效果图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加快转移转化平台搭建。全区按照“需求导向、长短结合”的思路,建设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集聚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会同深圳大学共建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深圳大学),提供概念验证及公共验证服务。
年,共认定7个项目为“光明区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储备项目”、9个园区为“光明区科技创新产业园”、2家园区为“光明科学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促进“产学研”加速融合。推动华为公司分别与光明区共建“华为-光明科学城产业联合创新基地”,成立智能制造及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4大平台,并与深圳湾实验室共同发布国内 通用分子模拟软件框架MindSpore分子模拟库。与医院共建 医疗中试项目、与普瑞赛思联合打造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中试项目,探索性开展企业中试平台。
年全年,全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个,含 5个、省级69个、市级45个。
内容来源
宝安日报、绿色光明网
想要了解更多?
赶快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