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纷纷通过“加盟”迅速扩张规模,医院的做大方法论则是并购。
自年迎来第一家上市医院爱尔眼科(.SZ)后的多年里,A医院标的始终匮乏,直至0年何氏眼科(.SZ)、普瑞眼科(.SZ)、华厦眼科(.SZ)相继上市,彼此之间的较量才终于摆上台面。
03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后眼科手术的放量以及过往需求的释放,这4家眼科公司的业绩都呈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爱尔眼科凭借百亿的收入规模仍然稳坐A股医院的“老大”,但增速备受挑战。
03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6.44%、3.61%。
同期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收入分别为6.1亿元、13.78亿元和19.94亿元,同期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84%、54.86%和6.40%,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35亿元和3.5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7.38%、.07%和50.08%。
普瑞眼科收入增速领先于何氏、华厦核心原因在于并购扩张。
03年1月,普瑞眼科收购的东莞光明医院(下称“东莞光明”)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创收1.01亿元,同期净利润高达0.8亿元。
不过,伴随着医院登陆资本市场、资金相对充足后,各家都在抛出扩张计划,谁可以晋级为下一个爱尔,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区域选手的焦虑疫后医疗机构的手术量逐渐回归正轨后,医院的业绩增长也随之提速。
凭借百亿的收入规模,爱尔眼科仍然稳坐A股医院的“老大”。
03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6.44%、3.61%。
除了疫后手术需求的释放推动外,爱尔眼科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还来自并购。
03年1月1日,爱尔眼科一口气收购了随州、承德等共计15家眼科公司。
以购买日作为收入计算时点、不考虑合并抵消的效果,今年上半年这15家眼科子公司一共为爱尔眼科带来4.71亿元的收入,占爱尔眼科0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的金额的比例已达到1.96%,并购数量同比去年同期净增加4家。
与此同时,爱尔眼科此前并购的医院亦扛起了业绩的重担。
年,爱尔眼科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收购了滨州沪滨爱尔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沪滨爱尔”)的70%股权,年上半年该子公司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仅为0.65亿元、0.16亿元。
根据最新半年报中“重要非全资子公司的主要财务信息”章节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滨爱尔的收入和净利润已经分别达到1.30亿元、0.9亿元,较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31%、5.44%。
截至今年6月末,爱尔眼科旗下共有9医院、家门诊部,较0年上半年分别增长了.46%、7.8%。
普瑞眼科也在通过并购增厚收入。
03年1月,普瑞眼科收购的东莞光明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创收1.01亿元,同期净利润高达0.8亿元。
通俗理解,普瑞眼科0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的金额为4.88亿元,仅这一家公司就为这一增收贡献了超成的收入。
截至03年6月末,普瑞眼科旗下设有7家医院,同比净增长了4家。
业绩增速同样可观。03年上半年,普瑞眼科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已经达到13.78亿元、.3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4.86%、.07%。
相比之下,暂时还未操刀大规模并购等扩张的何氏眼科、华厦眼科收入增速显著落后于普瑞眼科。
03年上半年,何氏眼科、华厦眼科的收入分别为6.1亿元、19.94亿元,同期同比增幅分别为3.84%、6.40%,分别落后普瑞眼科.0个百分点、8.46个百分点,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3.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87.38%、50.08%。
由于何氏眼科、华厦眼科对核心区域的依赖度较高,因此扩张是二者业绩增长的重要砝码。
辽宁省是何氏眼科的主要收入贡献地。03年上半年,何氏眼科的子公司沈阳何氏医院有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69亿元、0.5亿元,不考虑合并抵消因素,占母公司的比重分别为43.3%、66.67%。
华厦眼科的情况颇为相似——03年上半年,核心子公司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厦门眼科”)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5.06亿元、1.8亿元,不考虑合并抵消因素,占母公司的比重分别为81.48%、36.06%。
如何走出舒适区,正是摆在何氏眼科、华厦眼科的眼下挑战。
复刻爱尔之路?爱尔眼科确实用业绩印证了医院若想做大做强,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并购扩张。
年开始,爱尔眼科就通过旗下控制的产业基金参投位于全国各地的医院,协助这些标的引进眼科医疗方面专家人才及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体系的培育等,以提升标的的盈利能力。直至时机成熟后,由爱尔眼科完成对标的公司的股权收购,将其招至麾下实现并表。
这一扩张方式确实有效提振了爱尔眼科的业绩,03年上半年高达10.5亿元的收入,已是年的4.7倍。
从业绩规模来看,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更像是10年前的爱尔眼科,后来者“抄老大的作业”确实是一个简单的方法。
医院的计划上,华厦眼科的披露较为详尽。
8月末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华厦眼科宣布已经选定4个省(直辖市)作为重点投资区域,重点布局其中人口相对较多、经济和消费能力较强的10个城市,计划未来5年新建和并购10-家医院,每年计划落地0-30家。
华厦眼科的操作方式与爱尔眼科颇为相似,即先通过并购基金对医院进行培育,此后再由上市公司完成收购实现并表。
“今年医院(大连、昆明、医院)都是用并购基金投资的,除了天津是在并表范围内,医院都先在并购基金进行培育,主要是为公司未来3-5年的增长做布局,未医院的财务情况,在适当时间进行财务并表。”华厦眼科表示。
何氏眼科也承认正在拓展辽宁以外的市场。
“公司深耕辽宁市场,目前业务逐步向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为中心的大湾区和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拓展。”何氏眼科表示。
信风(ID:TradeWind01)就开店的扩张计划具体实施情况等问题致电何氏眼科,但电话无人接听。
普瑞眼科也称正在推进全国连锁店的布局。
“公司按照‘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的整体布局战略,继续在全国各地推进扩张计划,上海奉贤普瑞、湖北普瑞和东莞光明眼科等三家新院在03年相继开诊或并购加入普瑞眼科旗下。”普瑞眼科表示,“过医院将成为普瑞眼科未来新的内生增长引擎。”
但后来者是否可以有效复制爱尔眼科各地并购医院的路径,仍要打上问号。
一方面,眼科虽然具有消费医疗的属性,但实质仍然是医疗。与其他行业相比,眼科医疗的负面效应容易被放大。因此并购医院只是开始,后续的融合、眼医院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团队认为,“并购愿景”未必带来好的融合效果,医生体系构建、单店如何做出影响,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医生。
在医生体系的构建方面,目前普瑞、华厦等医院高薪聘请眼科学科带头人的形式,增强医生队伍的实力。
03年上半年,普瑞眼科引进原复旦大医院眼科主任卢奕,在此之前的0年还曾引入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刘泉。
“未来公司会计划持续引入专家加入,理想情况下,希望九大学组都能引入担任过行政职务的知名教授担任学组组长,积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普瑞眼科表示。
华厦眼科此前亦引进了黎晓新、赵堪兴、葛坚、郭海科教授等国际知名眼科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
但“挖人”只是一时之计。
见智研究认为,如果每年要扩张30%,纯靠高薪“挖”医生并不现实,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医生培养体系。
事实上,多家眼科公司正在通过与与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育。
“老大哥”爱尔眼科通过与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大学合作,实现眼科人才的培训;华厦眼科则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进行人才储备;普瑞眼科则与郑州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等多家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但人才培养最终能否“为我所用”,仍待印证。
做大单店影响力同样不简单。
入门级的白内障、屈光手术主要“以量取胜”,但疑难杂症是扩大医院影响力的关键。
华厦眼科也承认厦门眼科业绩增长较好的重要动力源自疑难眼病。
“厦门眼科中心以眼病诊疗为主,集团疑难眼病中心设立在厦门眼科中心。今年上半年,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白内障、青光眼等疑难眼病收入增长均超过35%,带动整体业绩实现较好增长。”华厦眼科表示。
另一方面,不断并购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压力。
Wind数据显示,年至0年,爱尔眼科先后完成4次再融资、合计募资额高达76.19亿元,募投资金的重要用途就是用于完成对医院的并购。
但某眼科公司董秘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控制好规模就不会给资金带来太大压力。
“这个模式只要说规模上控制一下,不要无序的扩张,然后上市公司对标的资源的支持,能够使得它快速盈利的话,其实不太会存在资金方面的压力。”该人士指出,“因为上市公司在前期的管理当中已经对标的公司有所帮助和输出了,医院也比较知根知底,因此后期由上市公司完成对标的的收购时,估值方面一般也不会存在说偏高之类的问题。”
并购做大规模终有尽头,爱尔眼科亦承认其并购基金已经准备推出历史的舞台。
“年起探索实施的产业并购基金模式让公司取得了显著的先发优势,储备了大量优质项目,但本质上是策略性的、阶段性的、过渡性的。”爱尔眼科表示,“现在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承载能力持续提高,医院逐步增多,产业基金陆续到期后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后续的成长故事将如何演绎,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