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日前,清华大学举行了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证书颁发仪式,包括李学勤、陈来在内的18位教授获此殊荣。由于中国目前没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院士制度,所以不少媒体将此看作相当于“文科院士”的荣誉。这又一次把“文科院士”拉回了舆论视野。在清华之前,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高校也逐步推出文科资深教授荣誉。在今年3月,全国*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委书记马敏提出,尽快设立“文科院士”。马敏认为,当前中国文科院士制度的缺失是对文科学者的一种制度性歧视,折射出“重理轻文”观念依然未泯。目前,如两院院士的国家级文科院士制度尚未成型,各大院校推出自己的“文科院士”,不失为一种探索。从社会意义层面看,文科学者,与自然科学学者面貌稍有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由于门槛较高,其学术价值多在本领域内认定的话,那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则因为与社会深度勾连,他们的著作、言论相当大一部分在社会上广为解读,他们的价值厘定更像是校方认定、同行评议、舆论清议等多重坐标轴之下的综合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清华的“文科院士”出台,舆论对当选“院士”的成果、言行颇多回顾、讨论,对已当选或未当选的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期待。如果说,自然科学的规律判断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性的探索,那么人文社会科学则更含有价值观的启蒙。而文科,究竟该承载何种价值,向何种方向“启蒙”,也恰恰是近代百年中国学界反复思索的问题,这也与文科在十九、二十世纪的命运起伏相互勾连。清华大学的文科,就是一幅微观的呈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华的文科堪称一面旗帜,当时就有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名声显赫的“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五十年代的院系大调整中,清华的文科并入其他学校;直到今天再度授予“文科院士”。文科,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其价值小大多寡、方向东西南北反复变迁。及至今天,文科院士要不要评、标准如何、程序设置等等问题,不仅在学界、在广义的舆论场也是个极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