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18条4字常用语尽美矣,未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语言宝库。现在人们常用的许多成语短句都能在《论语》里找到他们的身影,有些延续了原义,有些随着时代发展演化成引申义,还有些演变成了反义。现将出自《论语》的四字常用语归纳整理18条,共同交流学习。01、见义勇为出自《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他,这是谄媚。看见正义的事不去做,那是没有勇气。理解:孔子看到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出现祭祀不是周礼所定的鬼神的乱象,说出了“见义不为”的话,意指人们失去了维护正义的勇气。而现在我们反其义而用,提出“见义勇为”。02、尽善尽美出自《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意思:孔子评论《韶》:“(乐曲)太美了,(内容)又太好了。”评论《武》:“(乐曲)太美了,(内容)不是太好啊。”注:《韶》,歌颂尧舜的乐曲。《武》,颂扬周武王的乐曲。理解:孔子赞赏尧舜崇尚仁德,不赞成武王使用武力,所以才有“未尽善也”一说,反映孔子推行仁德主张。现在的意思是做事完美无缺,尽如人意。03、文质彬彬出自《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质朴(原始本性)胜过文采(表面修饰)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恰当,这样才能成为君子。理解:孔子强调文和质中和,不能倾向任何一方面,才是“文质彬彬”。现在我们通常理解都是夸人的话,表面上看起来有文有质,其实是说文和质的平衡。04、敬而远之出自《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意思:从事人们认为正义的工作,尊敬鬼神又要疏远他们,这样可以算是聪明了。理解: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说明他在那个年代虽然解释不了但不迷信鬼神,而更重视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现在大多时候是指远离不喜欢的人,而不是鬼神了。05、华而不实出自《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意思: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花而不结果实的吧!理解:孔子原意是说一个人奋斗不能坚持到底,没有成就,劝人坚持始终。现在这一词是贬义,说人不干实事,只摆花架子。这句话有“华而不实”的意思,而真正从字面出处看还是出自《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06、循循善诱出自《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意思:老师一步一步地善于引导我们,用学问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数约束我们的行为,想要我们停止学习都不行。理解:这是颜渊赞扬老师孔子的话,也是孔子值得后人推崇的教学方法。现在使用“循循善诱”保留了原义。07、登堂入室出自《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仲由的修养已经升堂(进步)了,只不过没有到入室(精深)程度。理解:原意是孔子评价仲由(子路)弹瑟的技艺,说出“升堂”、“入室”之词。现在演变成成语“登堂入室”,也有“升堂入室”一说。但意义已转化为贬义,不分轻重,不拿自己当外人。08、察言观色出自《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意思: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好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而观察别人的脸色,用谦虚的态度考虑别人的意见。注:下,谦虚。理解:孔子的“察言观色”是指谦虚的态度,现在的“察言观色”是了解别人的状况和反映,指行为动作。两者有所不同。09、以文会友出自《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君子用学问结交朋友,再用朋友帮助自己养成仁德。理解:君子交友之道,是相互熏陶,相互提高。10、一言兴邦出自《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意思: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有这样的事吗?理解:孔子向鲁定公说明言论的重要性,一言可以兴邦,也有一言可以丧邦之说。11、手足无措出自《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意思:刑罚不中正(适当),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注:措,放。理解:这是孔子治理天下的政治观点,倡导秩序、规范、法则。现在的“手足无措”泛指一切事不知道怎么办,拘束的样子。12、怨天尤人出自《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意思:不埋怨天,不责备人,向下学习而向上通达。理解:孔子周游列国不为所用,怀才不遇,依然乐观,“不怨天,不尤人”,表现积极向上精神。现在用法相反,“怨天尤人”就是抱怨,发牢骚。13、当仁不让出自《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意思:面对仁德,对于老师不必谦让。理解:孔子一向提倡长幼尊卑,但在仁德面前抛开束缚,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当仁不让”成为名言。14、有教无类出自《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意思:享有教育不分群类(高低贵贱)。理解:孔子把贵族才能享有的教育普及到贫民,是伟大的教育创举。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不分等级差别。15、杀身成仁出自《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损害仁德,只有牺牲生命去成全仁德。理解:孔子重视仁,仁胜过生命,杀身以成仁。“杀身成仁”曾是蒋介石训导属下的常用语。16、色厉内荏出自《阳货》:色厉而內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意思:外表严厉而内心胆怯,比方那些小人,就像挖洞爬墙的盗贼吧。注:荏,胆怯。窬,通逾,爬墙。理解:孔子历来欣赏光明正大的人,鄙视表里不一的人,把装模作样、虚张声势的人比喻成小偷小摸的人。17、道听途说出自《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意思:把道路上听说的消息四处传播,是背弃道德的行为。理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论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坚持以实践考证为依据,不能听风就是雨。18、患得患失出自《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意思:他们没有得到官位时,害怕得不到官位;已经得到官位了,又害怕失去官位。理解:孔子批评在朝为官的人,只看官位,不尽职责,是不配为官的人。现在指一切既想得到又害怕失去,贪图私利的人。也就是孔子常说的“小人”。出自《论语》的四字常用语还有很多,有些已在我的前面文章讲过,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如:见仁见智、巧言令色、待价而沽、见贤思齐、温故知新、犯上作乱、后生可畏、举一反三、欲速不达、成人之美、祸起萧墙、一以贯之、不耻下问、血气方刚、既往不咎、诲人不倦等等,有兴趣的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了解。欢迎一起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hy/665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