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安徽)
专栏作家专栏作家刘兵报道
?刘兵(安徽)
书香长为伴笔耕永不辍
——安徽作家刘兵先生读书与写作记略
李荣华
刘兵先生出生于安徽省萧县,系省作协会员、宿州市社科名家、萧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城市导报》和《中国基层组织建设网》特约记者。提起他的名字,不要说在萧县,就是在宿州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很多人对他都很熟悉,可以说耳熟能详。我和刘兵先生认识比较早,对于其人其事,可谓知根知底,言谈举止,可谓雅致丰润,交往之中,本人自感受益匪浅。
如果能用一个字表达我对他的感受,我觉得一个“痴”字最为恰当。平生痴绝事,读书与笔耕,他对读书的爱好和对写作的痴情,不是一般人可以能比的,其读书痴心痴迷、如痴如醉,其写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数十年来,佳作浩繁,著可等身,用一个个灵动的文字,筑起哲思的灯塔,点燃睿智的火把,照亮苍茫中踯躅前行的路。
刘兵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读书的“书痴”。我认为爱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格局、有品味、有追求的人,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聚沙成塔的厚积,就不可能有百川汇流的顿悟。
刘兵先生从小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一个痴迷读书的“书呆子”,老师发下来的新书,其印刷油墨香对他就是一种最好的味道,从小聪明的他,新书一发下不几天,就能看完并倒背如流。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事反映在刘兵先生身上,更是演绎成了书非借非换不能读。刘兵先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那个年代,生活贫困,很少有什么书读,嗜书困顿之际,他就四处打听借书,有时候不好借,就拿自己省下的一块菜馍去给人家换书读。可见,他在少年时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全民夜读》栏目曾专门刊发他写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收获》的文章,其中就有刘兵先生说的几句话“读书、读报成了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一日不读,就像没吃饭、喝水一样,很不舒服”“爱读书,还得要读好书,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时常得到正能量的滋养,也才能涵养铸就更高、更好的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据他本人说,他读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博览,要有广度;二是精选,要有深度。
在上小学的时候,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厢记》、《51号兵站》等童话故事集和连环画,他都一一不肯放过;到了上初、高中的时候,像“四大名著”、鲁迅杂文,巴金、老舍、茅盾、冰心、赵树理等名家的小说,都想方设法向人借,或买来去读;特别是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后,他读的书就更广泛、种类就更多了,除了读一些中外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名著外,还读一些史学类的书,尤其热衷于读哲学类的书籍。像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逻辑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中国古代道家的《道德经》、释家的《心经》、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以及《中国现代哲学通论》、《中国哲学史》等等。
另外,他还特别注重阅读“两报一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上的理论文章,好的文章就随手剪贴,以备后用。苦读厚积,铸就了刘兵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积淀。伴随着阅读的增加、实践的历练,其创作也思如泉涌,在写作的道路上,驰而不息,一篇篇文章曜然天成,一部部精品力作精彩纷呈。
刘兵先生在写作上的痴迷,也让大家广为称道。其作品用“洋洋大观、彩笔气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自律,而且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兵先生就是在写作方面伴随着自己的一路成长和成熟。他很小就喜欢“舞文弄墨”,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写小作文;初、高中时他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学生听。
于此同时,上高中时他还常给当时的县广播站写稿子,并成为县广播站的特约撰稿人,每周广播站至少要播出他写的稿子2篇以上,由于在写稿方面成绩突出,被当时的县广播站正式招用,后又被县领导慧眼识珠,破格调入了县委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字工作。
参加工作40多年来,刘兵先生调动过10多个单位,但从未放弃写作,先后曾给11位县主要领导写会议讲话稿,起草各类大小文件、报告材料不计其数。
可以说,他在写作方面足以堪称“全能手”,各类文章体裁信手拈来,其所写文章林林总总,涉猎极广。从年起,刘兵先生就在省级以上报纸、刊物和电台发表稿件。
如年元月,他就曾在国家顶级报纸《人民日报》上发表过长篇新闻报道。上大学期间,他利用休闲和晚上为单位撰写近20万字的《萧县城建志》一书;在校参加文学社,隔三岔五地给安师大《校报》写稿,同时还替老师给学生上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的赏析课。
说实话,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没有痴绝的恒心和意志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兵先生有着超乎寻常人的吃苦精神和奋辑前行的坚韧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创作耕耘,经历了无数个通宵达旦,宵衣旰食。
他积十数年心血,撰著了一套当代论语丛书《人生悟语》、《人生心语》,这两部著作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网店上架。新书一上架,就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掀起了一波购书热潮,摆放的图书很快被一扫而空,引来了广大读者的热力追捧,当时他所在的宿州电视台还以《直播宿州》和《大话宿州》两个栏目进行争相报道。
该书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这家出版社作为主流价值观最高的出版殿堂,其权威和规格至高无上,刘兵先生的书能在兹出版,足见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其价值是何等重要。
两部书的序言,分别是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学家、教育家、演讲家李燕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夏学銮,以及中科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陈明撰写。
他们一致认为,刘兵先生的这套当代论语丛书,是“诗化的哲诗、哲诗的诗句,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更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大师们的一言,胜过常人千言万语,对其作品的认可和褒扬可见一斑,实让他人之难及。可我以为,刘兵先生的这套丛书问世,无疑成为迄今为止其创作历程中的最高光时刻。
退休后,闲暇时间更加充裕。近年来,刘兵先生又开始写诗写词、写散文、创作歌曲歌词,祖国大好河山、党史国史、改革发展、人民幸福等等,都成为他诗词歌赋中的创作题材,各有关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