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刚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书里说的是“巴克峰”。作者的家庭背景很有意思:一家人都是摩门教徒,父亲有精神疾病性情偏执、暴躁、有被害妄想,父亲不允许家人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以《摩门经》、《圣经》等教义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满脑子的世界末日理论、阴谋论,笃信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允许子女去接受学校教育,认为那是光明会控制世界的阴谋;母亲勤劳能干却已被父亲在精神上驯化,无条件支持父亲的一切决定;七个子女中作者塔拉和哥哥泰勒、理查德通过接受教育,走出了与原生家庭不同的生活道路。

书的中文名字取自圣经的一句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的原名是《Educated》,直译过来是“教育”的意思。作者与出版商多次沟通后,最终确定了现在的书名。这个书名比直译过来的名字更能表明写这本书的本意。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原生家庭相爱相杀的故事,市面上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籍也有很多,如果只是这样,这本书也就平平无奇了。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并不是单纯的说出与原生家庭最终决裂的故事,而是进一步告诉读者要勇敢地建立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的教育经历非常亮眼:17岁以前从未上过学,作者是通过自学考试考取了杨百翰大学,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你可以说作者有天赋,但也不能忽视作者17岁以前的家庭教育。即使作者有偏执的父亲和有暴力倾向的哥哥,也无法抹除家庭教育对作者的影响:别人17岁以前都是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而作者却在这个年龄段经历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美好的山地风光、在广阔的马场骑马的经历,有在父亲废料场拆解废料、盖钢架厂房的劳动经历;所有的教育来自单纯的宗教教条对行为的约束,识字从《圣经》、《摩门经》开始,包括写作和音乐等。作者的这些经历表明,在她17岁之前,她除了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作为个人基本的生活习惯其实是比大部分孩子好很多的,接受劳动、按时作息、母亲教孩子识字,这是很多孩子做不到的。作者就像一个完成出厂设置的产品,剩下的只需要注入灵魂和知识。虽然在家庭中有受到暴力侵害,但这不能以偏概全,我想这大概就是作者没有在书中叙述自己是如何努力进取的原因吧。作者并不是想写励志、成功的故事,而是更深层的,关于“自我”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更好理解书名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意义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能决定你人生方向的最大力量也来源于自己。自己的“山”就在那里,无论艰难险阻,你只需“飞”向那里。作者的父亲代表着家庭的权威对“自我”的拉扯,不代表父亲就是对立的存在,书中父亲送别作者去剑桥求学那个场景说明了一切:

“如果你在美国,”他低声说,“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作者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也明白自己再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亦如作者所说: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只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工具,如果想继续“飞往”自己的“山”,需要我们具备那敢于“转变,蜕变,虚伪,背叛”的勇气。这勇气来自你对了解这世界的渴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gx/61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