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发改委公布《光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至六号)》。截止年11月1日零时,光明常住人口为.5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数的6.24%。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同)的48.09万人相比,增加61.44万人,增长.75%,年均增长率为8.58%。光明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4.34万人,占比13.09%;15-59岁人口91.43万人,占比83.48%;60岁及以上人口3.76万人,占比3.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1万人,占比1.93%。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即达到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光明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看,与年相比,光明区由人上升为人。一、人口总量破百万,十年增长超六十万年11月1日零时,我区常住人口为.5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数的6.24%,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同)的48.09万人相比,增加61.44万人,增长.75%,年均增长率为8.58%。十年间,我区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全面二孩”生育*策有效持续发挥作用,使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逐年稳步增加;二是户籍人口迁入的机械变动促进光明人口规模扩大;三是光明区从功能区变为行*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活力增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达95.22万人,比年增加52.21万人,年均增长8.27%。同时随着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确立,进一步增加了光明区的吸引力,人口聚集效应显著,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二、劳动年龄人口充沛,人口红利仍将持续光明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4.34万人,占比13.09%;15-59岁人口91.43万人,占比83.48%;60岁及以上人口3.76万人,占比3.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1万人,占比1.93%。我区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趋势,0-14岁人口和60岁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而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处于全市最高水平,全区人口总抚养比约为1:5。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相对较低,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优势显著。此外,按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即达到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我区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三、人口素质显著提升从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看,与年比,光明区由9.50年提高至10.71年,增长速度同比达到12.74%,增速位居从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看,与年相比,光明区由人上升为人,这表明我区一方面是多年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提高了对用工素质的要求,吸纳高学历人才的同时降低了低学历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引进有所成效,人才红利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得到持续改善,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四、男女性别比进一步提高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48人,占58.55%;女性人口为人,占41.4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7上升为.25,高于全市男女性别比(.43)。主要原因:一是我区处于基础设施兴建时期,施工人员以男性为主;二是我区为制造业大区,男性劳动力人口需求偏高,人口性别比提高主要受劳动力人口性别比高的影响。五、街道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六个街道人口均超十万我区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街道为马田街道(29.56万人)、玉塘街道(21.16万人)和公明街道(20.00万人),合计占全区人口比重为64.57%。从人口分布来看,我区各街道逐步趋于均衡。年,我区人口占比最少的三个街道分别为光明街道(7.75%)、凤凰街道(9.70%)和新湖街道(10.78%)。经过10年发展,上述三个街道已成为我区人口增速最快的三个街道,凤凰街道、光明街道、新湖街道人口增速分别为.00%、.76%、.32%,同时占全区人口的比重分别提升至14.05%、10.10%、11.28%,全区各街道常住人口数均超过10万人口。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推进,光明、新湖、凤凰三个街道有大量住房、教育、交通等建设落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二是各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街道间交通更为便利,逐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各街道人口分布逐步趋于平衡。六、家庭户规模有所扩大全区共有家庭户44.92万户,集体户7.5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9.70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9.8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00人,低于全市的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的2.25人,比年的1.93人增加0.07人。主要原因:一是实施“全面二孩”*策后,家庭少儿人口有所增加;二是随着人口居住稳定,老年人来深与子女共同生活,家庭老龄人口增加,使户均人口有所加大。文章来源:乐居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