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三季报是好是坏,看这里

作者:斑马君

编辑:斑马君

10月28日,被一系列负面舆情缠身的光明乳业披露了三季度报告。那么,三季报能否让这家近期陷入营销争议的企业迎来一些正面喘息呢?接下来斑马君就谈一下对于光明乳业三季报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为部分投资者朋友们解惑。

业绩持续恢复中

财报数据显示,光明乳业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9.26%;累计实现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4.16%;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2.14%。相较于半年度、一季度的营收、净利、扣非净利增速,降幅进一步收窄,光明乳业的业务处于持续恢复中。虽然累计净利润增速还未转正,但是整体趋势向好,值得鼓励,毕竟要考虑疫情影响,这样的成绩已经实属不易。

再来看,单三季度数据,无论营收、净利、还是扣非净利都实现了同比转正。财报数据显示,光明乳业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53.10%;实现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47.72%。虽然营收增速较二季度有所下滑,但是净利、扣非净利增速惊人。

造成这种营收与利润表现背离的原因是值的注意的。扣费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这种现象往往说明企业在成本端或者费用端存在很大的同比压缩。考虑到,今年原奶价格持续上涨的行业现状,光明乳业成本端压缩的空间并不大。财报数据显示,单三季度光明乳业营业成本48.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81亿元,增幅16.35%,远高于当期8.80%的营收增速,可见光明乳业的成本端压力不小。这样的成本增加直接上光明当期毛利润率较二季度下降了3.15个百分点。不过这种原材料的的价格上涨属于行业周期,和光明自身的基本面变化关联不大,所以光明的毛利润率下降不足以构成负面评价。

而在费用端,光明乳业确实出现了不小的压缩。财报数据显示,虽然当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但是这两项费用基数较小,光明乳业在销售费用上的压缩仍然让企业的四项费用同比减少0.63亿元,销售费用下降近1亿元。销售费用压缩的情况下,光明乳业依然能够取得营收正增长,能表明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能够表明光明在华东地区的品牌力足够强。其次,也能一定程度的说明乳制品行业内卷化竞争的弱化。

综上来看,累计业绩持续恢复,单季业绩高增,光明乳业的三季报成绩实际上还可以。

也有不足之处

当然,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没有十全十美的财报表现。财报能表现出还可以的一些信息,也能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现金流方面。

财报数据显示,单三季度光明乳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2亿元,降至8.24亿元,降幅高达40.12%。一般来讲,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会同方向进行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可能是企业放宽了下游销售渠道端的回款条件,延长了账期。截至三季度末,光明乳业应收账款天数为25.02天,较去年同期的24.98天略有增加。放在疫情影响下,对下游渠道进行扶持,这种现金流变化可以理解。但是从企业经营角度讲,大幅减少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不是好现象。

另外,根据民生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来看,光明乳业上海大本营之外的业务仍未恢复。数据显示,光明前三季度在上海、外地、境外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9.68%、-2.83%、+25.25%;单三季度不同区域市场增速分别为+33.34%、-5.86%、+11.85%。三季度,光明乳业外地市场营收加速下滑,这样的趋势变化,让光明乳业进一步向地方性乳企退化。

很多人认为,光明乳业的优势是在于细分行业增速更快的低温鲜奶业务,然而三季报表现出来的数据却并不是这样。数据显示,光明前三季度液态奶、其他乳制品、牧业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3.35%、+21.52%、+1.34%;单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12%、+13.02%、+12.03%。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其他乳制品业务,而不是包括低温鲜奶在内的液态奶业务。

另外,低温鲜奶业务的运营高度依赖牧场资源的布局。由于更短的质保期要求,鲜奶运营要集中于中心奶源所在的区域市场。而光明乳业三季度资产负债表中与牧场资源高度相关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却较去年同期减少0.55亿元,降至8.39亿元。种种迹象都表明给光明贴上鲜奶业务优势的标签并不那么合适,因为存量的不能叫做优势,能取得更好的增量才算。

从光明财报看乳制品行业

光明乳业作为一家规模靠前的综合性乳企,其三季报对于判断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样有借鉴意义。

光明乳业三季度业绩持续恢复,能够一定程度上说明乳制品行业这条赛道优秀成色。比如相较白酒而言,乳制品的刚需属性更强。年轻一代或许可以不消费白酒,但是不消费乳制品却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光明乳业单三季度营收、净利、扣非净利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增速全部转正就是对乳制品更强刚需属性的验证。

光明三季度毛利润率的下滑也能表明现阶段牧场资源对于中游乳制品加工企业的重要性。要知道,我国乳制品消费消费量与原奶产量存在巨大缺口。之前这种缺口需要靠进口进行弥补。而疫情防控大大增加了原奶进口的成本。这种情况也是原奶价格持续上行的重要原因。未来上游牧场资源将成为影响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更重要因素。具备更大奶源优势的企业不但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还能够取得低温奶业务发展的先机。

原奶价格上涨也会弱化行业竞争力度,增加乳制品成品的涨价预期,为行业增长带来更大空间。就像强劲的猪周期下,双汇的市值屡创新高一样。

从光明乳业外地市场份额下滑可以看出,全国性乳业巨头的强劲发展势头。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具备更高的确定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gx/433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