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课顺应教育数字化潮流光明日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引言

“慕课”又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其出现与开放式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德国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其慕课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年。目前,德国教育类慕课总体呈现七大平台、四大主体的特点。这七大慕课平台包括:OpenHPI(波茨坦大学)、Mooin-Oncampus(吕贝克工业大学)、LeuphanaDigitalSchool(吕纳堡大学)、Mooc.tu9(德国九大工业大学联盟)、OPENvhb(巴伐利亚州31所高校组成的虚拟大学联盟)五大由高校自主运营的平台,以及Iversity、OpenCourseWorld两大运营商平台。根据运营技术平台的主体不同可分为高校或科研机构自主运营、高校间合作运营、高校下属运营商以及纯运营商平台四大主体。各平台根据其主体性质定位不同,课程类别各有侧重。可选课程种类从本硕课程到职业教育,从高新科技到文学创作等。其他教育领域慕课平台还包括仅提供继续教育类课程的公益性业余大学联盟(VHS)和面向中学生群体的Mooc.House等。

德国慕课的起源与发展动机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首次提出了“开放式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的理念。同年,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开放课程平台(OpenCourseWare)。年4月,德国首个慕课OPCO11在法兰克福大学推出,标志着慕课正式登陆德国。为顺应数字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德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技术能力培养和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掘数字化在各教育领域的潜能,增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框架,从整体推进德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德国联邦*府自年以来举办了两轮以“教育促升迁:开放型高校”为主题的课程竞赛,以鼓励高校提供在线继续教育课程。波茨坦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开姆尼茨大学、吕纳堡大学等率先开设了慕课网络公开课,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学习交流和特殊教育的学习。为优化不同教育途径间的“立交通道”,促进终身学习,方便在职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接受高等教育,德联邦教研部(BMBF)也在数字化战略的指导下,支持慕课课程与授课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建立自己的慕课课程体系。

“慕课”概念虽源自美国,但德国学术界对慕课的技术和教学模式却并不陌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德国教育界十分注重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潜力。联邦与各州*府携手各文教机构和基金会,在学研数字化领域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比如,年,北威州*府筹建了哈根远程大学(IUBH)。该校学生人数从建立之初的人增至如今的人,成为德国远程大学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多个联邦州开始整合州内高校资源,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立了多所“网络虚拟大学”(VirtuelleHochschule)。截至目前,已有约85%的德国高校运行有自己的校内电子学习平台(Learning-Management-System)。

德国主要慕课类型

德国慕课根据教学方式分为cMOOC(connectivisticMOOC,关联主义开放性课程)、xMOOC(extendedMOOC,延伸性慕课)、bMOOC(blendedMOOC,混合式大规模在线课程)、sMOOC(smallMOOC,小型慕课课堂)和mMOOC(mentoredMOOC,辅导跟进式慕课)五大类型。此外,还有根据慕课内容特征的分类方法,如学术型慕课(aMOOCacademicMOOC)、职业型慕课(pMOOC:professionalMOOC)、健康类慕课(fMOOC:fitnessMOOC);以及以制作机构命名的分类方法,如九所工大慕课(TU9-MOOC)、国民大学慕课(VHS-MOOC)和艾伯贝格促进协会慕课(Efi-Mooc)等。其他受到德国学术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nmingbdfw.com/afhgx/375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