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1月25日讯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年11月25日,“推进中华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开。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在致辞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 没有中断的文明。延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深层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
“传承弘扬 传统文化,山东创造创新层出不穷。”张*说,对于山东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各家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报道,特别是光明日报专门组织调研组前往济宁市曲阜、邹城和临沂市沂南、蒙阴、兰山、临沭等地,对弘扬 传统文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齐鲁大地,“乡村儒学”“孝心基金”“家风家训”“四德榜”“新乡贤”,创造创新层出不穷;穿行在孔孟故里,调研组感受到处处涌动着 传统文化的热流,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碰撞,千百年来形成的 文化在这里被重新阐发、转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对此,我们刊发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今天,我们举办“推进中华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入总结和推广山东的经验,探讨交流理论方法与实际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说,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文化传统深厚。长期以来,山东以其中华民族人文圣地的特殊地位,以“礼义之邦”的独特区域形象,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作用独特。特别是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阐发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聚焦道德品行、家国情怀、干部*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时代命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为传承弘扬 传统文化提供了鲜活经验。自年以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等重要指示精神,对 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挖掘和升华其含蕴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化为人们的言行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