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进国(中国计量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历时数载全新编订的《朱自清别集》(十八卷)第一辑于日前先期出版面世。第一辑精选《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游杂记》《经典常谈》《犹贤博弈斋诗钞》和《论雅俗共赏》六卷,汇集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歌、古典文化和文艺评论等多方面的创作精华,可窥见这位现代文学名家的精神和文本世界。这套《朱自清别集》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年以来陆续出版的《朱自清全集》和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论雅俗共赏》等权威版本为底本,给读者展示原汁原味的朱自清。朱自清在温州资料图片优中选优,让经典焕发新生碎片化阅读时代,展读一本纸质书带有神圣的仪式感,也是沉静和寂寞的事。现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卷帙浩繁的“全集”“文集”“选集”或“丛书”,或因体量太大而束之高阁。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朱自清别集》,就是要从厚重的朱自清作品集中,把“大块头”的精华挑选出来,让经典焕发新生,不再寂寞。汪曾祺在为恩师沈从文选编作品精选集的时候,首次使用“别集”称谓,命名为《沈从文别集》,后人亦在汪曾祺去世后编辑了《汪曾祺别集》。十卷本《巴金别集》叙述了巴金人生不同阶段的旅程,展示了一个“全集”之外的巴金。现代作家的“别集”从古典文献学概念中跳脱出来,成为作品集独特而高效的展示方式。别集,意味着从该作者的作品全集中优中选优,根据一定的主题选编成不同卷册,编选、体例、勘校和设计都非常考究。《朱自清别集》第一辑就是从作者全部作品中编选出六卷精华,小32开本,简洁轻便,装帧设计精美,阅读收藏两相宜,是一般读者完整了解朱自清文化贡献和文学成就的理想选择。中国文学向来以散文为正宗,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可视为新文学散文品类的代表性实绩。散文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年朱自清出版的第一本诗文集《踪迹》为蓝本,收入《春》《匆匆》《温州的踪迹》等耳熟能详的散文名篇。这些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简朴平实,描写细腻生动,体恤底层人民生活,揭露社会黑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卷以同名散文《背影》命名的散文集,收录了《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等知名篇目,这些散文情真意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范本,更是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现代散文脍炙人口的经典。这两卷散文集汇集了朱自清一生的散文精华,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文特征。《欧游杂记》是朱自清年休假游历欧洲的游记,收录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欧游杂记》十一篇,以记述景物为主,因为有李健吾等朋友当导游,纪录巴黎的文字最多。《伦敦杂记》九篇,是作者回国后十年内陆续回忆写成的,足见七个月的英国生活对作者影响之深。朱自清是为数极少的没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此次游学欧洲的记述,可感受到他审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异国他乡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的本真视角,文字极具带入感。雅俗共赏,艺术的人民立场朱自清和鲁迅等现代知识分子一样,自启蒙开始就一直浸润在子曰诗云的古代典籍之中,后来成为反传统的急先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他们是“历史中间物”,传统在他们身上无法也不可能完全割裂。朱自清随西南联大南渡昆明,战乱播迁中对华夏文脉传承念兹在兹,于年写成《经典常谈》。该书对中国古代经典介绍通俗晓畅,见解精到,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八十载广为流传。以现代散文和新诗享誉文坛的朱自清,也常作古诗,偏宋诗一派。他于年从自己历年创作的古体诗词中精选百余首,编订为旧体诗集《犹贤博弈斋诗钞》。诗集在作者生前没有出版,除少量唱和诗外,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表。朱自清将许多在散文游记中未曾表露的思想情感、阅读心得和交游历程写进了古体诗中,值得相关研究者